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石景山区古城中学曾是童工集中营 养成工在此进行奴化教育

2014-09-04 10:53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4年9月4日  北京  学校、机场、机关单位……走在街头,和你擦身而过的公共建筑、办公场所,或者你正在工作的单位,可能就是当年抗日战争的遗迹。重新认识这些抗战遗迹,让我们了解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不为人知的苦难和坚强。

古城

石景山区古城中学

华人养成所

[寻迹]

走在石景山区古城南路,临街店铺林立、人头攒动,反倒衬出街角古城中学宁静的气质。放学时间,穿着校服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50年代生人的刘大妈习惯坐在学校口,看着来来往往的孩子们。“这些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他们的教室原来坐的可都是童工啊。”刘大妈也是听老人们提过,古城中学的原址,曾经是童工集中营。

童工集中营,史料上被称为“华人养成所”,这里原本只有几排砖框土坯房。1943年初夏,石景山制铁所从北京、天津、济南等地招来千余名十三四岁的童工,即“养成工”,在此地进行奴化教育,学习日语及日本体操。本应在家享受快乐童年的“养成工”在这里吃的是混合面窝头和臭咸菜,动辄被施以严酷的刑罚,过着沉重而悲惨的童年时光。

如今,绕着古城中学走一圈,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年的痕迹,只有门口一堵两米多高的墙上,杂乱缠绕着的铁丝似乎暗示着这里曾经有过的日伪时期的高压统治。

据石景山区政协特约文史委员陈康考证,石景山地区有20多所学校在沦陷时期日伪政权下接受过奴化教育。1937年7月底北平沦陷后,日军扶植汉奸成立了伪华北自治政府后,设立伪教育局,接管了所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由伪教育局代管,在全市各校中派驻大量日籍教员,以便控制中方的校长。1938年伪宛平县公署社会局下令各校统一采用新民书局的教科书,企图推行奴化教育,民国27年10月伪社会局训令,废除童子军课程,体育改为体操课,强令增设日语课。

[记忆]

在日语中,“养成”有培养、造就之意,养成工最早是20世纪20至30年代盛行于上海纺织系统女工的一种兼有训练含义的雇佣制度,源于在沪的日商纺织厂。养成工进厂时由法定代理人与厂方订立契约,须保人(多为工头)担保。养成期一般3年,以最初的3至6个月为训练期,接受厂方的严格训练。一般订有契约的养成工,在养成期严禁与外界接触,甚至不得同老工人交往,不得离厂。一些日商纱厂将养成工集中在一个车间,由日籍女工头管理,放工后集中住进厂内有围墙的的养成工工房,大门紧锁,有专人看守,禁止养成工外出,家人不得随便探望。住在厂外工房的养成工,上下班则由工头或包工头带管。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叶晓彦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