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滴滴拒绝履行处罚 网友:还想赖账?

2018-09-01 09:11 编辑:TF010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浙江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将滴滴公司再一次推上风口浪尖。

新华社

其实,三个月前的郑州“空姐滴滴顺风车遇害案”至今也并未解决完满:当初滴滴曾在发布的征集线索公告中承诺的百万赏金,至今还没有兑现发放。早在6月2号,滴滴曾就赏金发放一事对中国之声回应称,“经公安机关确认对案件侦破有重大帮助后,将尽快把奖金给到最合适的个人或团队。”

6月13号,滴滴曾发布消息称,滴滴出行已经委托北京环球律师事务所 全权保管100万元线索资金,以及与线索提供人的后续沟通和奖金发放工作。如果在9月1号仍无公安机关确认有效线索,这100万元奖金将直接捐赠给公安部主管的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但是至今百万线索赏金仍没有发放,究竟是遇到了哪些困难?这笔赏金到底算数不算数呢?滴滴面对各方质疑又是如何回应的?

缘起:一纸公安机关证明引发的扯皮

郑州“空姐遇害案”虽然至今已过去三个多月,但是滴滴并未将事情完满解决。打捞犯罪嫌疑人尸体的郑州水上义务救援队,因滴滴公司拒付其百万悬赏金,已将滴滴公司告上法庭。

滴滴此前称,已委托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全权保管100万元线索资金并处理后续事宜。记者拨通了该律所主任刘劲容电话。

刘劲容:“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我们不接受采访。客户(滴滴)没有给我们授权,而且现在(救援队)也起诉了,我们就更不便于发表意见了。”

刘劲容透露,至今,就线索的确认等问题,郑州警方和律所从未沟通过,救援队也没有向律所提供过,警方确认其提供了有效线索的证明。

刘劲荣:“打捞队去找过当地的公安机关,我们了解的情况是,公安机关不给他们开(证明)。”

记者:“过了今天,你们是不是就会把奖金捐给基金会?”

刘劲荣:“这个就是滴滴的决策,不是我的决定了。”

而对于拿赏金需要开具证明,郑州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表示,打捞时的照片和视频都是证据,还有公安机关给救援队的邀请函和保密协议,不明白为什么还需要所谓的证明。牛振西质疑:“公安机关给我们的有邀请函,有保密协议,有我们把嫌疑人打捞上岸的照片视频,还有我们在完成施救的现场,刑侦人员和我们一起的合影,这是不是证据?”

牛振西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没有必要再开什么证明。牛振西表示:“这是在“绑架”公安机关,你自己的悬赏公告,为什么非得让公安介入呢?当地公安机关也不说开,也不说不开,当地机关给哪一个滴滴公司所说的所谓的3000多位线索提供者开证明了?滴滴公司提供的所谓的三千人的线索,有没有结果?我们是自始至终在搜寻滴滴司机(犯罪嫌疑人),一直到完成把他打捞,并把他交于公安机关,这是不是重要的线索、重要的证据?别的人有没有提供嫌疑人的证据,视频或者图片,或者找到他本人?就是公安机关破案, 是不是要找到他本人才能算结案?这是不是证据,如果没有找到疑犯,这个案子能破吗? ”

而对于滴滴方面和救援队之间的纠纷,郑州警方的态度有些暧昧。案发地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区分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嫌犯的尸体的确是打捞队打捞上岸的,但打捞上岸的地点并不在他们辖区。航空港区分局相关人员表示:“也不是我们不给他开,因为这个情况有些复杂。这个线索,有些情况我们真的没法说。简单说,在我们辖区没有打捞出来东西,后来(尸体)漂到另外一个辖区,另外一个辖区通知的打捞队。他打捞上来的时候不是在我们辖区,所以他们应该找另外一个辖区,让他们出证明。”

详细情况,案发地公安机关的相关负责人只表示不便透露,让记者联系郑州市公安局宣传部门,但记者多次联系宣传部门的相关人员,未得到积极回应。

滴滴回应:那么多人看着呢,躲不了

就兑现赏金的进展情况,记者近日多次询问滴滴公司,但没有得到对方的正式回应。不过,滴滴公司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公告发出去了之后,短短几天就有几千条线索,其中,打捞队是把人给捞上来的,但是这些线索最终也要警方做认定才行,包括打捞队在内,拿不到这笔赏金也是因为没有警方官方的一个认定。如果到时间没有认定的话,这笔钱是会给到一个见义勇为基金,弘扬正能量。所以这笔钱肯定是要给出去的,也不存在失信的说法。”

此外,针对删除道歉和悬赏公告的外界质疑,这位内部人士承认滴滴方面删除了悬赏公告,但是应警方的要求,而那封道歉信,滴滴方面根本就没有在官方微博发布过,当时着急发布回应,滴滴只是发给了几家关注此事的媒体。“如果要证明在官方微博上删除了,找个截图就行,以前发的和删除后的一对比。现在所有的信息源都说滴滴删除了道歉信,但是全没有对比过,互联网时代所有事情都有迹可循,滴滴如此大的一公司,要是搞这种小动作也太傻了。”

这位内部人士还表示,“现在大家都在看着这笔钱的去向,躲不了。9月1日到期后,这一百万应该是2日才会转到基金会那边,具体沟通事宜由律所来负责。”

滴滴的“多事之秋”,监管部门:将继续保持高压整治

近日,滴滴公司的确陷入“多事之秋”。8月29号,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在关于网约车市场整治情况的通报中表示,在市交委调查取证过程中,滴滴公司曾多次以需要向总部申请为由拒绝、拖延提供车辆、订单等数据信息;在签收执法文书时也多次以“没有时间”或者“不知道”等理由搪塞并拒绝签收;对于已经生效的处罚决定,滴滴公司也不按期缴纳罚款。

目前,滴滴平台已有29宗违章案件将到强制执行期,如果滴滴平台仍拒不执行处罚决定,待法定期限届满后,广州市交通部门将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当地交通部门重申,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共享经济也不是违规经营的灰色地带,对于网约车市场存在的违规行为,将继续保持高压整治。

 

 

相关新闻

滴滴顺风车存大量暗示诱导,社交功能应有伦理边界

温州乐清女孩乘顺风车遇害再度将滴滴推上风口浪尖,有关滴滴产品涉嫌暧昧社交“原罪”的质疑也纷至沓来。

新华社

北京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从宣传海报,到乘客标签,再到各种滴滴官方群,滴滴顺风车过往确实存在大量暗示性暧昧社交。但更为严重的,是滴滴社交场景背后所构建的“信息隔离机制”。这一产品经理无意而为或故意设计的机制,为滴滴顺风车运营埋下的隐患远超以“社交”为入口寻求商业变现。遗憾的是,截至昨日晚间程维、柳青发出联名道歉信,滴滴依旧未对引发诸多问题的社交功能有明确的反思或表态。

顺风车存大量暗示诱导

“10分钟换一辈子,突然觉得一直单身都是在等你”、“不仅是顺风,而且还顺眼”、“春风十里,不如睡,你”……日前滴滴几十张曾用作宣传的海报引起轩然大波,这些海报在内容上公然将“试衣间、酒店、电影院”与“滴滴顺风车”并列,并在文案措辞上充满大量性暗示。事实上,早在2015年,前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就曾接受采访时表示,“滴滴顺风车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滴滴顺风车的这种方向,在其用户和司机互评系统上也有明晰表现。此前一张网传的滴滴顺风车司机端页面内,不但清楚显示着乘客的年龄、身份、衣着打扮,仅在滴滴默认可供选择的评价语中,就有“颜值爆表”、“声音甜美”、“气质优雅”、“知性美女”等对女乘客外貌评头品足的标签。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顺风车曾在5月16日公布了阶段整改措施,称下线所有的标签和评论功能。但记者发现,不足一月,滴滴顺风车微信公众号便在6月7日重新上线出行相关标签功能。在温州女孩遇害之前,滴滴原本关闭的上传头像功能也被重新开放。滴滴的整改力度与决心,值得怀疑。滴滴始终不愿剥离其产品社交功能的意愿,也清晰可见。

8月27日晚间,武汉蔡甸警方通报称,在所谓“武汉滴滴官方群”对乐清遇害女孩发表不堪言论的男子之一沈某已被行政拘留。在这些以“武汉滴滴官方群”、“深圳滴滴交流群”、“成都滴滴”、“东莞滴滴群”等命名的各微信群、QQ群中,司机们的聊天记录内容不堪入目,对遇害女孩进行无底线低俗调侃,也折射出滴滴顺风车自2015年6月1日上线以来,力推“sexy场景”种下的恶果。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顺风车官方一直对自己带有强烈性暗示的暧昧社交颇为自得,尽管这显然已偏离滴滴顺风车的主营业务。记者昨日晚间查阅滴滴顺风车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标题,诸如《因为我的男士香水味,他要给我免单》、《顺风车上,遇见大男人的小确幸》、《万圣节搭顺风车,一起变身一起趴体》,此外有大量标题更露骨的推文已被后台删除。

用户司机评价内容互不可见

比起表层可见的暧昧社交场景,滴滴产品设计之恶,更多在于其用户、司机互评系统中存在的“信息隔离机制”,即滴滴乘客对滴滴司机的评价,乘客可以看到,滴滴司机看不到;反过来,滴滴司机对乘客的评价,司机群体可以看到,但乘客自己却是看不到的。

这项产品设计使得滴滴APP与有着社交功能的普通软件存在根本的区别:这项社交功能并非用户、司机基于私密性的互相评价,而成了各自为营的两个社交圈。即便车主和乘客双方能获取勉强算作对等的信息,但由于车主手中拥有主动选择权,双方权利依旧完全不对等。这项产品设计对于乘客,尤其是女性乘客来说,陡增了许多风险。

“这种感觉就像自己以为是在照镜子,但实际上却站在一个透明橱窗内,外面的人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对你评头论足,甚至进行语言猥亵、偷拍照片,密谋侵害。最可怕的是,对此你毫无感知,你是透明的,而你却以为平台是保护你的。”一位女性乘客看到滴滴司机群中流出的乘客照片,司机端截图出的带有强烈性意味的标签,深感毛骨悚然。

我国在2016年11月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对“合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有着明确规定,即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那么,滴滴顺风车真的需要显示“男神”、“女神”这样的信息吗?司机真的需要知道自己拉的乘客是个肤白貌美的小姑娘?遗憾地是,在程维、柳青昨日晚间发布的联名道歉信中,并没有对其产品的社交机制设计有所反思或表态。

社交功能应有伦理边界

APP都有开发“社交”的冲动:社交能留住“用完即走”的用户,占据更多的用户时间、通过用户忠诚度实现更多商业变现机会。但值得反思的是:互联网社交功能的开发,伦理边界该在哪里?

今年6月,值机订座APP航旅纵横就曾因玩社交泄露用户隐私引发众怒而紧急道歉。据了解,在该APP更新后的一个版本中加入了社交功能。用户只需点击查看自己航班座位号入口,即可了解到同航班旅客的信息,还可以点击单独座位与乘客私聊,为其添加个性化标签。这与滴滴顺风车的“标签功能”相当类似。有评论称,航旅纵横构成个人隐私泄漏的关键在于个人属性标签等开启权限并不在用户自己手中。

拥有数亿量级的支付宝在涉足社交功能上有着惨重的教训。2016年11月,支付宝开放了“校园日记”“白领日记”等生活圈子,规定只有女性用户以及芝麻信用分在750以上的才可发照,一时间,许多女性用户上传大尺度不雅照求打赏。支付宝也因被网友调侃成为“支付鸨”。该圈子开通不足一周,支付宝便紧急下线。一位互联网产品开发人士表示,“平台应尽一切可能努力杜绝被用来做恶的可能,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精神与价值观。

 

 

来源:综合央广网 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