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单田芳等老艺术家先后离世 观众怎样做才是对其最好的缅怀?

2018-09-13 11:46 编辑:TF2018 来源:北京晚报

前几天,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去世了。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转发着一句非常令人伤感的话——从此再无“下回分解”。这位曾经在半导体里“占领”了几代人午间时光的老人,凭一个“熬”字,走完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令人伤感的是,不光是单老先生,最近著名小提琴大师盛中国、著名相声大师常宝华先后离世……属于他们的“下一首曲子”、“下一个段子”,我们再也听不到了。

单田芳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作为娱乐匮乏时代长大的人,抱着收音机无论是听相声、听评书,还是沉浸在诸如小提琴曲“梁祝”中,都是弥足珍贵的快乐时光。电波那头,艺术家们或凭一张嘴、或用一把琴“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这边厢,就有少年跟着或热血、或惆怅、或哈哈大笑,也有长辈们因为遍识个中滋味,越发欲语还休。在只有朴素的视听享受的日子,却实现了真正的“身未动、心已远”。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艺术的魅力”。

反观当下,虽然技术手段越来越进步,可某些穿着炫目演出服的明星们却怎么也没有了那一袭长衫、一块惊堂木就镇了场子的气度。相对于前辈辛苦练功、十年磨一剑的敬业,现在的某些“小鲜肉”只不过没有“抠图”、拍摄的时候手掌破了点皮,就被粉丝吹爆成“用生命在演戏”。这让老艺术家们情何以堪,让真心实意“粉”过老艺术家的人们情何以堪?

学艺,也许一开始要靠天分,但一旦深入之后,个人修养所带来的厚重和持久才是成名成家的重要助力。没有台下十年功,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执着和热爱,老艺术家们的舞台是出不了那样光彩照人的效果的。翻开任何一位大家的传记,都会看到他们从最初的喜欢,到最后的成功之间,走过了多么艰辛的一段“坚持”。真正的艺术是最公平的,谁付出了谁偷懒了,往台上一站就见了分野。所以,当我们缅怀这些老艺术家的时候,我们并不仅仅是藉由他们来怀念自己过去的岁月,而是更多地在怀念这份对初心的执着。

那么,正本清源,激浊扬清,让艺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恐怕才是对所有老艺术家最好的怀念。每个普通观众都要珍惜自己的力量,不要被所谓“流量”、“红人”牵着鼻子走,要勇敢地忠实于自己的审美,对粗制滥造、不尊重观众和舞台的艺人说不。也希望相关部门大力引导和推进正能量,演艺人员端正态度和自我管理,再加上观众擦亮双眼不盲从跟风。各方勠力同心,才能更好地传承老艺术家们的台风和艺德,才能对得起三尺舞台。

 

来源:北京晚报 张丽

编辑:TF201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