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中国科技馆开馆30年 开办创意板块成中秋娱乐新去处

2018-09-23 08:54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又到一年中秋,每到这个时候,家家团圆,户户言欢。传统中秋有很多习俗,赏月、吃月饼、燃灯、观潮、饮桂花酒等,无一不透着喜庆祥和的氛围。今年适逢中国科技馆开馆30周年,这个“三十而立”的科技馆第一次在夜间打开了大门,办起了夜场,连续八天的“科学之夜”活动正好办到中秋这一天,而其中的激光秀表演也颇具中秋燃灯的韵味。

京报集团记者 和冠欣摄

除颇具中秋韵味的表演, “3D Mapp ing视觉秀”、“密室逃脱”、“科幻主题探秘”、“Cosplay主题巡游”、“科学嘉年华”、“真人VR‘吃鸡’”等板块皆别具创意,既是中国科技馆自身的尝试和突破,更让市民在中秋假期多了一个体验科学魅力的节日新娱乐。

说起中国科技馆的前世今生,馆长殷皓告诉记者,早在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馆就开始筹建,时称“中央科学馆”,当时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工程之一。由清华大学梁思成教授主持设计,最初的选址就在北京火车站对面,后来则因故缓建。当时,周恩来曾对主管科技的聂荣臻副总理说,到火箭上了天,要修一个更好的科技馆。

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茅以升和钱学森在内的一批老科学家向中央再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倡议。在邓小平和方毅等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国家计委1979年2月21日批准了兴建中国科学技术馆,并成立了以茅以升为主任的中国科学技术馆筹建委员会负责筹建工作。1982年12月18日,中国科技馆取消“筹委会”成立临时党委,以中国科学技术馆名义开展工作;经中央组织部同意,馆长由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兼任,刘东生也成为了中国科技馆首任馆长。

科技馆初创阶段面临着很大困难,从1980年到1983年筹建地点先后历经6次搬迁,最终中国科技馆的位置选定在北三环边上。1984年11月,邓小平亲笔为中国科学技术馆题写馆名,同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馆一期工程破土动工。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开创的新一代以科学中心理念建设的科技馆,迅速在全球普及开来。它不同于传统科普以展品陈列和知识传播为主,而是更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更重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让参观者从被动参观展览转变为主动探索和实践。茅以升曾率团赴国外28个科技博物馆考察访问,后来确定了将上世纪50年代拟建设的科技展览馆,转建为科学中心理念的现代科技馆,确立了中国科技馆的发展方向。

常去中国科技馆参观的人,可能都看到过一个能让人瞬间“怒发冲冠”的机器,只要把手放在机器的金属球上,你会发现本来柔顺服帖的头发,根根都竖起来了。它的名字叫范德格拉夫静电发生器,在上世纪80年代曾风靡一时。1988年9月22日,中国科技馆一期开馆,这也标志着中国科技馆正式诞生。在声学、光学、电磁学、力学、机械学、计算机应用以及核能技术等展区一系列的精彩科学项目中,范德格拉夫静电发生器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中国科技馆从国外引入的最早一批互动科普作品。

从墙壁上的展板到互动的科学玩具,从“请勿动手”到“欢迎操作”,这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参与、互动、体验的教育方式,使当时的人们耳目一新。中国科技馆一期开创了我国建设现代科技馆的新纪元。

开馆不到一年,中国科技馆又开始了建设穹幕影厅,后来这个穹幕影厅成为京城一景,也成了当时的时尚去处。

2000年4月底,伴随中国科技馆二期新馆的正式开放,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地建设科技馆的热情,此后一批科技馆陆续建成开放,逐步形成了我国科技馆建设的一次新高潮。

二期、三期工程的相继完工标志着总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中国科技馆全面建成。2009年6月30日15时30分,在接待完最后一名观众之后,中国科技馆老馆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中国科技馆现在的新馆是2009年9月对公众正式开放的。新馆坐落在美丽的奥林匹克公园中,与鸟巢和水立方毗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常设展览面积约5.4万平方米,外观是一个巨大的“鲁班锁”。馆长殷皓说,经过安华桥畔的萌芽成长和奥林匹克公园中的发展壮大,如今整30岁的中国科技馆不仅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普基础设施,更是在为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普展教中心、优质的科普资源研发中心和集成共享中心而苦练内功。

在这里,观众能感受科学原理的美妙,惊叹技术应用的巨变;探秘精巧机器的神奇,体会世间生命的多彩;领略前哲探究的历程,放飞科技创新的梦想……在这里,观众不仅有视觉盛宴的享受,还有互动参与的快乐;不仅可以感悟科学的真谛,还可以欣赏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浪漫。“体验科学、启迪创新”,馆里举办的各种科普活动和科学教育活动,让观众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加深了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悟。

据统计,自2009年新馆开馆以来,中国科技馆累计接待中外观众超过2700万人次。2018年8月12日还曾创下单日公众接待量高峰,达到57000多人次。

殷皓说,从北三环中路到奥林匹克公园,中国科技馆新馆不仅仅是一座地标性建筑,它30年的变迁发展也折射了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建设完善历程。2000年到2017年间,全国建成科技馆从11座增长到192座,中国成为21世纪全世界科技馆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蔡文清

编辑:TF01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