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这个在大理定居过着“原始生活”的日本人 归隐自然听万物的声音

2018-09-28 09:30 编辑:TF2018 来源:北京晚报

作家苏娅说日本人六有一股永远不会消退的少年意气。在北京涵芬楼书店见到六和苏娅,我脑子里浮现的第一反应是两个都是少年意气。他们的表达单纯直接,甚至有些羞涩。

作者:李峥嵘


《六》(日)上条辽太郎 口述   苏娅著   北京联合出版社

六,日本千叶县人,本名上条辽太郎,他迁居到大理之后,当地人亲切地叫他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居住了六年,用自然农耕的方法耕种、酿酒、做味增,他的妻子在家里用自然分娩的方法,生育了三个孩子。这无论如何也可以称得上是新闻性的故事,也的确有很多新闻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但在《六》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一些更深的东西,是跨越新闻、猎奇之外的东西。

《六》的写作者苏娅,曾经是一名财经记者,放弃大城市生活,回到云南大理,回到自己内心世界,她和六有一种心灵的沟通和自然的交流,所以才能触摸到幽微之处,写出城市中奔波的人的自然之梦。

苏娅采访六,用中文、手写的中文和日文词汇,还有简单的英文交流,更多的是一种心的贴近。谈话从2017年夏天持续到冬天。而他们之间的缘分要追溯得更长。2011年,苏娅从北京回大理度假,一天下午看到一个人在榕树下弹琴,就在他面前放了一点钱。第二天经过那里,那个人还在树下弹琴,她又放了一点钱。第三天还是这样,但是苏娅再次放钱的时候,那个演奏者拒绝了。苏娅对他非常好奇,她想这个人希求的事物那么有限度吗?难道他认为连续三次接受同一个人的钱是乞讨而不是工作的回报吗?2014年苏娅彻底搬回大理生活,去集市买菜,再次遇到了也已经在这里定居的六。又是几年之后,苏娅开始写六的故事。

六年轻的时候,就希望去不同的地方旅行,依靠劳动和服务换取免费的食物和住处。22岁,旅行来到了大理,他采用自然农耕法种两亩水田和八分菜地,手工生产全家人的吃穿用度,日复一日劳作、自给自足。五口人住在用泥土、石头和木头建造的房子里,甘之如饴,过着一种简朴、随意而实用的生活。六在书中自叙部分说,他不希望抱着赚钱的目的做事,他父亲一生都在一个公司里工作,非常不快乐,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这样看待自己。他学做很多事,种地、按摩、做音乐,每一件都不以赚钱为目的,他说这些事情都有共同之处:“我这个人的状态怎么样?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想给别人什么?”他说,并不只有赚钱才是工作,无论是种地、做食物、做音乐、按摩、养鸡、养孩子,都是工作,睡觉也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

六并不是隐居,他跟周围的朋友也有很多的交流。收获的时候很多人来帮忙,就像一个大派对。他酿的米酒也会送给朋友们喝,那是用钱也买不到的味道。他相信任何人、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神秘的连接。他说第一次见到苏娅,在田埂间交流的时候,他有一种很自然的亲近,很愿意跟她倾诉。

不想过朝九晚五、固定上班的生活,想要亲近大自然,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梦想,可是没有几个人真的可以像六一样放弃,勇敢去实践简洁的生活方式。所以《六》这本书就像中国的《瓦尔登湖》一样让人着迷。六说不希望每个人都过这样的生活,但是可以让大家看到更多的选择。六让我们思考,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吗?

《六》是一本越读越慢的书,文字中有风有光有云,充满了耐人寻味的语言,比如:”一天之中,暴雨和烈日轮番催化着山川田野。雨,带走一些什么,太阳又让它长出来。”

苏娅说,“六的语言天分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一个平常不过的事物,仿佛已经竭尽全力展示了所有,语言潜能又从最幽微的地方有延伸开去。”而苏娅的语言也有这样的本事,从最幽微的地方延伸开去。她采访结束开车回家,通常的记者就会结束在这里,而苏娅却写出了独自回家的时候听到的各种声音,“冷是世间唯一发出声音的事物,温暖的事物都是静默的。”

在采访对话之余她有很多的闲笔,描写苍山洱海的日光月光雕琢着山川,在这些日常寂寞的皱褶里隐藏着人的语言所无法描述的乐趣。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理解了苏娅、六,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人,为什么选择在这样一个偏僻寂寞的乡间生活。

我很喜欢阅读在书中那些淡淡的闲笔,似乎是一棵植物的旁逸斜出,比如苏娅写中午的太阳迷散成白雾,雾让事物有无限生长的感觉。

苏娅拜访六的路上,看到路边苔藓中的一眼清泉,清泉的声音只有很安静的时候才能听到,“有时候在清晨的微光中路过,水声清亮幽微,夕阳时分,音色又是诚实饱满的。”在六的妻子阿雅保留的相册里,有阿雅和孩子在泉水边玩耍的照片。他们都是能够听到极其幽微的自然之声的人。

苏娅跟着六去田地里干活,观察到六一个人弯腰收拾田野,写出这样的句子:“日光倾泻,无人无风亦无言语,天边的云不断涌出,像一生所经历的事,欣悦的、遗憾的,沿着存在与消失的轨迹。”

六也做音乐,音乐和种子一样是要保留的。什么是声音?什么是音乐?六说了一段话:“如果听见一只虫子发出声音,它只是个自然的声音。如果另一只虫子加入,他们的声音交织起来。你不由自主地想进入那个声音里去,也投入了情感,安静下来,那些触动你的声音就是音乐。”

苏娅和六耕种、劳作,谈论信念,谈论声音。“石头有声音,木头的声音,火焰有声音,太阳洒下来也有声音。我们坐在空荡的天井里谈论声音,声音旋即被风吞没,风的声音又被虚空抹去。”声音被听到,又被虚空抹去。但是,种子、生命和音乐却会长存。

(原标题:《六》:阳光、风和清泉的声音)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201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