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体育

首批22名青年志愿者进驻冬奥组委 欢迎港澳台及海外侨胞志愿者参与服务

2018-10-10 11:51 编辑:TF013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10月10日,“弘扬志愿精神 助力2022冬奥”座谈会在京举行,记者获悉,北京和河北分别抽调10名和5名干部,组建了冬奥会志愿者工作团队,第一批选拔出的22位青年志愿者已进驻冬奥组委13个部门开展志愿服务,冬奥会志愿者招募管理信息系统正在筹建。

十年前的北京奥运会,170万奥运志愿者在赛场内外,用真诚的微笑、优质的服务,生动地诠释了“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十年来,北京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突破413.7万人,注册志愿团体超过6.1万个。

2022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北京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同时举办过夏季冬奥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刘剑波介绍,去年团中央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正在组织编写赛会服务培训教材,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已经与北京、河北有关工作机构建立了志愿服务工作沟通机制,正在着手制定整体工作规划。同时,北京团市委、河北团省委均组建了志愿服务工作专班,北京团市委10名干部、河北团省委5名干部,专项负责冬奥会志愿服务等筹备工作。北京、河北均开展了志愿者招募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已就冬奥会赛会志愿者的需求预估、招募条件、权利义务、时间进度等进行了设计安排,并完成了首批驻会志愿者招募。

据悉,北京团市委正在起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冬奥会志愿者服务规范》等基础性文件,将按照进度做好赛会志愿者的招募宣传,希望广大青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踊跃报名参与。 冬奥会志愿者招募,还将吸引港澳台及海外侨胞志愿者参与服务,号召社会各界投身冬奥志愿服务。目前,冬奥会志愿者招募管理信息系统正在筹建中,将通过信息化手段把招募、培训、保障、管理、表彰等工作做精做细。

冬奥组委秘书长韩子荣透露,第一批选拔出的22名驻会青年志愿者已在冬奥组委13个部门开展志愿服务,围绕奥林匹克文化、国际奥委会运行规则、冬奥会比赛项目、冬奥会场馆规划建设、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等专题,开展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骨干专题学习,全面提升工作能力。

北京团市委正在起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冬奥会志愿者服务规范》等基础性文件,并将按进度做好赛会志愿者的招募宣传,将拟通过组织化动员、社会化动员、全媒体宣传等多种渠道,鼓励广大青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踊跃报名参与冬奥会志愿服务。同时还将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在筹建冬奥会志愿者招募管理信息系统,拟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招募、培训、保障、管理、表彰等工作做精做细。这是记者从今天上午举行的“弘扬志愿精神 助力2022冬奥”座谈会上了解到的。

座谈会上,北京团市委、G20举办城市杭州市、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等单位负责人以及志愿服务专家、志愿者代表踊跃发言,畅谈弘扬志愿精神,推进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理解、感悟和经验。

其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秘书长韩子荣透露,目前北京冬奥组委已相继完成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行动计划》、《志愿者招募战略》、《志愿者信息采集表》、《相约北京测试赛志愿者工作总体方案》、《北京冬奥组委滑雪队组建和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等10余项文件的编写及志愿者业务领域规划的制定,为统筹做好冬奥会志愿者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冬奥志愿者招募方面,第一批选拔的22名北京冬奥组委驻会志愿者已经在冬奥组委13个部门开展志愿服务。下一步北京冬奥组委将制定实施志愿服务总体规划,着眼办赛需求,统筹好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的工作布局,与相关单项协会等社会团体、高校一道做好专业志愿者招募、培养和培训工作,还将吸引港澳台及海外侨胞志愿者参与服务,做好志愿者宣传和激励工作,广泛吸引社会各界投身冬奥志愿服务。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刘剑波在发言中介绍说,北京团市委正在起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冬奥会志愿者服务规范》等基础性文件,并按进度做好赛会志愿者的招募宣传,拟通过组织化动员、社会化动员、全媒体宣传等多种渠道,鼓励广大青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踊跃报名参与冬奥会志愿服务。同时还将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在筹建冬奥会志愿者招募管理信息系统,拟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招募、培训、保障、管理、表彰等工作做精做细。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李健在座谈会中透露了一组数据,十年来,在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带动下,北京志愿服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突破413.7万人,注册志愿团体超过6.1万个。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除大型活动和社区服务外,已经延伸到无偿献血、城市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普法宣传、环境保护、应急救援、助老助残、扶贫攻坚、国际合作等领域,基本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左颖   任珊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