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圆明园展出回归流散文物 乾隆御笔石刻等37件珍品首次集体亮相

2018-10-18 11:08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从今天开始,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展在圆明园天心水面正式对公众开放,“柳浪闻莺”坊楣、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和导流石槽等37件文物首次集体亮相,市民可在圆明园公园内免费参观。

今天上午,在圆明园天心水面,多了几十个玻璃罩,每个罩内都有放着大小不同、姿态各异的石刻件,玻璃罩上贴着石刻件的名称、流散地、回归时间、捐赠单位和简介。细心的游客数了数,一共有37个石构件,包括石桌、石构件、石坊额等。最大的一件最为显眼,虽然高度只有三四十厘米,但长和宽均在两米以上,由9块大石构成,石构件表面还有蜿蜒曲折的石渠。“您听说过曲水流觞吗?这就是用来曲水流觞的。”前来参加流散文物回归展的北京市文物局专家委员会委员吴梦麟饶有兴起地向游客介绍起来。

曲水流觞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尤其是文人墨客当中尤为流行,吴梦麟指着这块石质文物介绍,这个文物的原址位于绮春园清夏斋的流杯亭,地上有亭子,正对亭子下方地面上放置的,就是这个石槽。“一般流杯亭旁边都会有山,水从山上流下后被引入石槽,模仿河溪的蜿蜒曲折,文人墨客将小杯放入水中,杯子流到谁跟前,谁就饮酒一杯或吟诗一首,所以这个亭子叫流杯亭。”听了吴梦麟的讲解,不少游客恍然大悟,有人甚至感叹:“原来圆明园不只有西洋楼、大水法,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文物和故事。”吴梦麟说,类似的石质文物在北京恭王府、七王坟、潭柘寺等地方也都能看到。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李向阳介绍,圆明园罹难后,该组构件流落至北京大学园内,1981年北京大学将其归还。

参加展出的37件石质文物包括2件二级文物,除了这组“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和导流石槽”,另一件精美文物“柳浪闻莺”坊额也同是二级文物。记者看到,坊额一面刻乾隆御题“柳浪闻莺”四字,另一面刻有乾隆御笔“柳浪闻莺”诗一首:“十景西湖名早传,御园柳浪亦称旃。栗留叽啭无端听,讶似清波门那边”。文字两侧有雕花卉纹饰,十分精美。柳浪闻莺是圆明园其中一景,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色的意境,“坊额就是牌坊最核心的那块横着的牌子,牌坊上其他的部分至今还流散在外。”圆明园文物科科长陈辉说。

李向阳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圆明园管理处成立开始,寻找流散文物工作持续进行。截至目前,通过捐赠和回收的圆明园文物已多达8万多件,这些文物以石质文物为主,绝大部分都存放在圆明园西部九州景区和圆明园北墙边,形成了两道壮观的“文物长城”。除了参展的37件石质文物,还有很多文物回归原址,例如,圆明园展览馆、西洋楼遗址区内展有一对石鱼、5块观水法石屏和两件方塔形石构件、一组谐奇趣喷水池等回归的流散文物。

李向阳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圆明园并积极地参与圆明园的文物保护,提供线索、送回文物,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希望广大公众提供更多圆明园流散文物的线索,可与圆明园管理处010-62543673联系。此次展览将作为常设展免费对游人开放。同时,其中32件文物的3D扫描视频也将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微信公众号上同步上线,感兴趣的市民可以直接在网上鉴赏这些石质文物。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叶晓彦 王海欣 摄

编辑:tf00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