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消失人的日记》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首演:既非音乐剧也非歌剧

2018-10-22 10:52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与卧室相连的暗房里,一幅吉普赛女郎的黑白照投映在墙上,孤独的钢琴声里,年轻男子在一位白发老人的注视下,痴迷而恍惚地诉说着对她的思念和爱恋。你可以说这位老人就是终生怀着热恋的作曲家雅纳切克,也可以说不是,一切都在留白中任凭观众想象。昨晚(10月21日),在位于朝阳区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的多维剧场里,北京国际音乐节带来的又一部雅纳切克作品——音乐剧场《消失人的日记》迎来亚洲首演。

《消失人的日记》缘起于1917年。捷克作曲家莱奥什·雅纳切克在一所疗养院遇见了比他年轻近四十岁的卡米拉·斯托司洛娃,从此柏拉图式地痴迷于她,直到离开人世。自相遇开始,雅纳切克就开始着手创作《消失人的日记》,这套由22首作品组成的声乐套曲也是两人联系最为紧密的作品。雅纳切克曾在读诗时了解了一个悲伤决绝的爱情故事:名叫雅尼克的乡村男孩爱上了吉普赛女孩杰夫卡,放弃一切追随她而去。时年61岁的莱奥什·雅纳切克对此感同身受,写下了这套伟大的人声和钢琴的诗意套曲,用音符勾勒了一幅幅亲密的自画像。

在北京国际音乐节、阿姆斯特丹话剧团、比利时克拉乐音乐节等多方委约下,比利时透明歌剧院制作了这部音乐剧场作品《消失人的日记》,去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大受好评的沉浸式歌剧《小狐狸》同样出自比利时透明歌剧院之手。新锐作曲家安妮列斯·范·帕里斯改编了雅纳切克《消失人的日记》的原版音乐,剧作家克里斯蒂安·拉达重新架构,曾以《桥头风云》摘得奥利弗大奖的荷兰戏剧大师伊沃·冯·霍夫任导演。“《消失人的日记》不如雅纳切克的伟大歌剧出名,但这并不能让它变得被人遗忘。这篇短篇作品的力量在于它的双重生命力。” 伊沃·冯·霍夫说,“首先是精简干练的诗词,通俗易懂的音调,还有雅纳切克对年轻的卡米拉充满激情的爱,这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去创造不可想象的新篇章。”

《消失人的日记》原作既无戏剧化处理,也无场面调度与管弦乐,这些简洁的特质在音乐剧场中得到了保留。全剧仅用一架钢琴伴奏,主要人物仅有雅尼克、杰夫卡和白发苍苍的旁观者三人。伊沃·冯·霍夫还将雅尼克变成了一名成功的摄影师,跟随雅尼克的镜头,吉普赛女郎的一颦一笑都在底片与光影中栩栩如生,炽热的爱恋喷破而出,极富感染力。

相较于已经广为人知的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商业模式,“音乐剧场”显然有一种更为先锋、自由或者所谓的“文艺”的理念在其中。“‘音乐剧场’是一个不固定的概念,本身还在发展,我们完全没必要拘泥于它到底是什么。”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说,“只要看到这四个字,希望大家就会有一种期待,能在里面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这是一种新的与观众对话的方式。”从《唐·璜》《小狐狸》到今年的《奥菲欧》,邹爽主导的“新锐单元”在用“风一样的思维”改变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同时,城市的演出空间也随着一部部作品的搬演被不断发现。紧邻繁华太古里的三里屯红馆不仅成为了先锋和创意的代名词,也成为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地标性的演出场地,现在,音乐节又把目光转向了许多导航软件还不能清晰定位的“多维剧场”,邹爽看中的,就是它独特的声音效果。多维剧场的未来到底如何,值得所有观众期待。

今晚,《消失人的日记》将继续在多维剧场上演。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高倩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