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封面

【行走十六区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平谷篇:桃乡敲开致富门

2018-10-24 11:50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每年产桃旺季,平谷区17个乡镇街道7万桃农,总是比别的地方的人醒得早。为了确保当天出售的每个大桃的水分和糖度达到最好状态,凌晨三四点钟,他们就顶着头灯摸黑下地,蹚着清晨的露水,摘下最新鲜甜美的果实。早久保、神州红、北京1号、红不软、瑞蟠4号……形态各异、口感不同的大桃被摘下后,桃农会为每一只桃套上包装袋,小心地摆放在礼品盒里,等待清晨第一批电商物流人员的到来,将新鲜的大桃“快马加鞭”地送到北京城区和全国各地……

伴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平谷的大桃也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提升。作为“中国桃乡”和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桃园,平谷大桃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占全市大桃种植面积的46.8%,全区17个乡镇街道、128个大桃生产专业村、7万农民正在从事大桃生产。大桃“白油蟠黄”四大系列共计218个品种,一年四季皆可供应鲜桃。

这22万亩桃林的总产量高达2.48亿公斤,10万农村人口主要经济收入也来源于此。经过多年发展,平谷大桃对全区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大桃产业与工业、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紧密结合,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更加突出。

如今,平谷大桃已经成为了平谷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桃花成为平谷的区花,桃花节成为平谷区的固定节日。平谷大桃被评为全国知名商标品牌,被欧盟确定为进入其10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目前全市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原产地证明商标和驰名商标的农副产品。

发动全村来种桃 大桃也有高科技

在京平高速通车前,对于北京城里人来说,平谷是个遥远的存在。如今,驾车从机场高速取道李天桥,一路向东,道路两侧有绿景相伴,不足半小时,就抵达了平谷界内。尤其是夏天大桃上市的季节,每个周末,都会有大量市民到平谷摘桃。李洋就是其中一位,每年一进入平谷大桃季,他就开着车带着爱人和孩子来一场平谷之旅,摘完桃,吃顿农家饭,找个景区玩一玩再回家。李洋知道平谷桃好吃,但不知道平谷桃为什么好吃,为什么能享誉全国,而这个故事要从改革开放说起。

不玩花活 好好栽桃

“平谷离北京远,没法儿像城里人那样下海、干个体户,也没太多知识分子,只能靠脚下的这片土地搞活经济。”站在一棵桃树下,平谷区果品办总工程师张文忠伸出手,摘下一颗大桃,在手上掂了掂,“嗯,有三四两重,几十年前的平谷桃可不这样,大都是毛桃,个小水又少,口感比现在的差远了。”

张文忠说,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摆脱贫穷的境况,大华山镇后北宫村党支部请来了北京果品研究所的专家,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当地最适宜发展桃树。“现在看来,那时候后北宫的书记真有远见,请专家开培训班,把原本种地的农民都号召起来学技术、学种桃。”后北宫村开了个好头,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平谷区委区政府总结了后北宫村发展大桃的富民经验,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大华山、王辛庄、峪口、刘店、熊儿寨等乡镇的大桃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集中连片的4万亩大桃生产基地,农民种桃的热情高涨,同时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勤动脑筋 好好卖桃

张文忠说,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平谷区没有一个成型的果品批发市场,果品全靠果农走街串巷、赶集零售,到1985年,大部分大桃交易活动变成了在田间地头完成。为了适应大桃业的迅速发展,1986年后北宫村附近建起了大桃专业批发市场,其后,又先后涌现了乐政务、前北宫、大华山等十几个卫星市场,后北宫大桃专业批发市场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桃产地批发市场。

与此同时,平谷大桃的生产规模也迅速扩大。产量上来了,可怎么才能卖出去?后北宫村的人又动起了脑筋。“当时我们就想办一场跟庙会一样热闹的活动,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的大桃。”1992年,“第一届大华山桃花节”正式出炉了。现任后北宫村支部书记王兴臣记得,第一届桃花节为期10天,村口挂着大红横幅,搭起了舞台,每天有文艺团队来演出。一辆辆大轿车开进村,有挂着相机、拿着画板的摄影师、书画家,还有围着乡亲问这问那的记者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平谷还没有哪个村能搞出这么大动静,所以一下子就轰动了。”

到了那年秋天,桃花节就见到了成效。后北宫村的桃出名了,桃贩子们蜂拥而至,“以前都是本地人骑自行车、三轮车来收桃。那年秋天,桃贩都是开着大货车来,揣着大把的现金,一收就是上万斤。桃花节让果农们乐开了花,坐在地头就把桃卖了。”

重视技术 好好育桃

种上了桃,卖起了桃,但还要琢磨怎么才能卖高价。“当然只有质量好的产品才能卖高价。”张文忠说,“老北京”过去吃的桃都是鸡蛋大小的毛桃,但现在在平谷,半斤重的大桃遍地都是,半斤只是刚及格。平谷每年产的大桃,单个重半斤以上的占65%以上,每年都会举办“桃王”评选,最大的“久保”足有一斤半,最大的“八月脆”得超过两斤。

张文忠回忆,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之间,是平谷大桃发展较快的阶段。1992年,平谷区聘请中国北方果树专家组组长闪崇辉、北京果研所王以莲研究员等12名全国著名的果树专家,组建了“平谷区果品产业高科技智囊团”,直接参与平谷区的果品生产,每年都要召开高科技智囊团成员会议,研究制定果树发展思路,帮助平谷区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品种。

随后,平谷又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国内15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先后将国内外60名果树专家吸引到平谷,为平谷区的大桃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文忠记得,2000年初,刘家店镇万庄子和刘店村的蟠桃园进行果实套袋试验,获得初步成功。“刘店村生产套袋蟠桃,不仅单果重量达到了半斤以上,而且那一年刘店村生产了5000万斤套袋蟠桃,人均收入增加了3000元。”

到2017年前后,平谷的大桃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左右,产量2.48亿公斤,占北京市总产量的三分之二还要多,总产值12.01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30%。产品远销到亚洲、欧美等十几个国家。

如今,平谷大桃已被评为全国知名商标品牌,2016年平谷大桃品牌价值94.39亿元。张文忠说,有一句歌词唱道:“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凭借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在京东这片桃林之下、热土之上,平谷人民的生活将一年比一年好。

人物

平谷区后北宫村桃农岳长宝:富足生活都是大桃带来的

现在正是大桃上市的季节,从京平高速取道崔杏路,再拐上平关路,如果打开车窗,空气中依稀能闻到大桃的香气。南北走向的平关路在大华山镇附近一个三岔路口会向右拐弯,“胳膊肘”东侧就是后北宫村——平谷第一个大桃村。

走进后北宫村,随处可见成片的桃林,粉红色的大桃挂满树梢,一派丰收景象。不远处的几棵桃树下,桃农岳长宝戴着草帽正在忙活,一会儿抬头剪枝,一会儿低头锄草,后背已经被汗浸透。“早熟的桃五六月份就可以摘果儿了,晚熟的10月份还有,闲不下来,老得伺候着。”满口平谷腔的岳长宝说起大桃,就好像在说自家的孩子,话里话外透着疼爱。

脚下这四亩半桃林,岳长宝守了整整35年,从不懂种桃的普通农民,到销量不愁的种桃能手;从买不起肉吃的穷苦农民,到家电齐全花钱不愁的富裕农民,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岳长宝和平谷桃农们带来了幸福感。

今年64岁的岳长宝是土生土长的后北宫村民,从十几二十岁开始,就跟着生产队种地干活。后北宫村的土地是薄沙河滩地,种植粮食低产低收,但除了种粮食,农民也不知道还能种点儿啥,粮食的效益不好收入差,后北宫村成了平谷的贫困村之一。

上世纪70年代,为了摆脱贫困的境况,后北宫村党支部请来了北京果研所的专家,专家认为后北宫村的土质适合种桃。随后,一捆一捆的优质桃树苗木和优质大桃品种被拉进了村,后北宫村开始搞起大桃生产。1983年,大包干生产责任制的改革春风吹进了后北宫村,岳长宝分到四亩半桃林。“那时候哪儿懂啊,以为在一块地里树种得越多,结的果儿就越多,但实际上这并不科学。”

但不管怎样,大包干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村民给自己家干活,积极性倍儿高。岳长宝清晰地记得,1984年春节,也就是农户各自承包了桃林后的第一个春节,村里的鞭炮放了足足两个小时,整个村的上空都被爆竹的烟给罩住了。“生活都开始慢慢变好了,大伙儿高兴得直放鞭炮。”

日子慢慢好过起来,平谷区政府为村里引来果品专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推广了防病虫害技术、帮助桃农调整品种……让桃农们学好“武艺”,种出更好吃的大桃。“所以说醋是怎么酸的,盐是怎么咸的,我们后北宫村的桃好卖是有原因的。”岳长宝打趣地说。

桃卖得好,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岳长宝领着记者进了村,一水儿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原来村里全是一层土房,再看看现在,都是大桃带给我们的。”走进岳长宝的家,现代化的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以前得摸着钱包数钱,现在花钱不用犹豫,眼神儿不行了,电视就换大的。”岳长宝乐着说。

如今随着电商物流的发展,卖桃的渠道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改革开放前,村集体的大桃要直接拉到北京去卖。改革开放后,村里有了专业批发市场,树上摘下的桃装进筐里,送到市场上卖给桃贩。如今,岳长宝不用出村,早上摘下最新鲜的大桃,精心包装后整齐地码进礼品盒,约好时间的物流人员就会上门来收,如果是发往北京本地,下午消费者就能收到当天采摘的新鲜大桃了。

尽管不用面对面交易了,但岳长宝依然会把最好的桃放入礼品盒,“只要大桃质量好,根本不愁卖,要是放了烂桃进去,这次生意做成了,下次谁还会找你?”其质朴诚恳的态度,折射出平谷人和平谷大桃的精神和素质。

大事记

●1982年

平谷县委发出《关于大包干生产责任制试行办法》,要求全县普遍推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同年冬天,全县山地果树开始实行统一指导下的分户管理,承包期3至5年。1983年秋,延长果树承包期,县政府颁发《果树长期使用证》,规定现有果树所有权属集体,使用权归个人;新栽果树谁栽归谁所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

●1986年

兴建后北宫大桃专业批发市场,其后又先后涌现了乐政务、前北宫、大华山等十几个卫星市场。

●1992年

平谷大桃集中产地大华山镇举办“第一届大华山桃花节”。

上世纪90年代果品办老师实地培训。

●1997年

平谷区在前北宫村废弃窑地旧址投资5500万元建成了占地380亩的平谷区大桃批发交易市场。

●1999年

平谷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大桃标准化生产,经区果品办、科委、农委、技术监督局等部门通力合作,研究制定了“桃产品质量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

1999年大桃装筐外运。
2001年,平谷区在王府井大街举办推广活动。

●2002年

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根据首都城市发展规划做出决策,将北京市平谷县改设为平谷区。

●2004年

平谷区大桃面积稳定在22万亩。

●2006年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授权平谷大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平谷大桃”拥有自己的专有标志,并受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2011年

平谷桃花节引入音乐元素,“平谷国际桃花节”更名为“平谷国际桃花音乐节”,平谷举办了首届国际流行音乐季。

 

来源: 北京晚报记者 叶晓彦 平谷区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