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乐山大佛“体检”利器 “针灸”探清大佛体内成分

2018-10-26 13:55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经过17天紧张施工,25日下午,正在“体检”的乐山大佛腹部以下的脚手架搭设完毕,这表明大佛“体检”已触达胸腹部及头部等核心区域。

工人在搭建脚手架。图中下方显示,大佛脚趾有明显的破损。 新华社发

大佛“体检”项目负责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孙博介绍,仅搭建的勘测脚手架总重量就达45吨,脚手架钢管的总长度加起来达11700米。给大佛“体检”到底有多难?仅搭脚手架就需要40余天,有什么不为人所知的细节?“体检”过程中又使用了哪些“科技利器”?

这次“体检”,科研人员专门为大佛研发了一项国家专利技术——荧光碳点示踪法。孙博介绍:“我们不能去看它的内部结构,也不知道水是从哪儿来的,用这个方法可以将原子级别的碳元素打入大佛身后的岩体,荧光标记后的碳元素随着岩体中地下水浅表层运移,从后向前流出大佛身体。我们再用特殊光照就能检测到荧光标记出现在大佛身体的哪些部位,从而判断大佛体内渗水的路径,为后期维修如何布置渗流井的位置提供科学参考。”

大佛“体检”还用到了被称作激光灼烧仪的岩体“针灸”设备。这个从敦煌研究院借来的仪器在我国仅有一台,此前一直用于壁画颜料层的成分探测,是第一次在石质文物检测中应用。这台“针灸”仪可以发出20微米的激光束,最细仅为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与普通地质层勘测需要用电钻打出3到6厘米直径的钻孔相比,激光束仿佛针灸用的银针,在几乎无损的情况下扎入大佛体内,探测清楚大佛表面以下几厘米左右深度范围内的历代修复层和岩体内部的成分和结构。这些“科技眼”不仅用到大佛内部结构探查,在大佛外部“体检”中也是满满的科技感。

据新华社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3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