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大红罗厂口袋公园:屏风彰显高雅情趣 红箩筐浓缩百年街史

2018-11-02 10:23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在大红罗厂街与西什库街交叉口的西南角,有一个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园--大红罗厂口袋公园。这个小公园的的标志物是一只小小的红色箩筐,在一面古色古香的灰色屏风映衬下,非常夺目。它不仅蕴涵着大红罗厂街的来历,也沉淀着这条街几百年的历史记忆。

北京老城是个处处有故事的地方,大红罗厂街也不例外。据《明宫史》记录:“凡各宫中所用红罗炭者,皆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运至红罗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红罗炭’也。”而该地为存放红罗炭之所,故名红罗厂,大红罗厂以及曾经有过的小红罗厂地名就是由这红色的箩筐而来。

凡是和皇宫沾上边的,定是不凡之物,哪怕小小不言的木炭。据说,对于后宫中,用炭类型和数量极为讲究,尤其是像“红罗炭”这种稀少的炭。根据《国朝宫史》中规定:每年用的红罗炭量,皇太后,夏二十斤、冬四十斤;皇后,夏十斤、冬二十斤……皇贵妃、贵妃等逐级递减。

在不久前刚刚演完的《如懿传》中,高贵妃诬陷海常在偷盗她过冬的“红罗炭”,致使其感染风寒,因此要对她用刑。可见,这种“红罗炭”之稀少。

那么“红罗炭”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相传,“红罗炭”火热耐烧、灰白不爆,不仅烟少,而且在燃烧时还会产生轻微的香气。这其中,“红罗炭”最被看中的优点就是烟少、干净了。否则,可以想象一下儿,如果烟大的话,满屋黑烟缭绕的,皇后、贵妃们一个一个出来,眼圈、鼻孔、牙齿都是黑的,皇上每天看见她们,会是啥心情?

在明清时期,这些皇宫中所用的红罗炭先运到西安门外的红罗厂储存,供宫中随时取用。说起红罗厂的历史,这个地名在明代定名后,一直就有。只不过,在清代之后,红罗厂分为大、小红罗厂。小红罗厂位于大红罗厂之北。在清乾隆15年的京城全图中,小红罗厂为一曲尺形状胡同,东端与今西黄城根北街相通,南通大红罗厂。民国后截为两段。东西向者仍称小红罗厂,南北向者称后口袋胡同。均为死巷。后口袋胡同之西北有前口袋胡同,西口通西四北大街,东不通行。1965年将后口袋胡同、小红罗厂并入大红罗厂,统称今名。

大红罗厂口袋公园位于这条街与西什库街的交叉口。2017年什刹海街道对这一代进行开墙打洞治理与拆除违法建设综合整治以前,这里是一片私搭乱建的商业。整治后,什刹海街道在这里设立了街景小品屏风与红箩筐,突出整条街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屏风作为中国古代居室内重要的家具、装饰品,其形制、图案及文字均包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既能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也包含了人们祈福迎祥的深刻内涵。红箩筐则反映了此街的历史由来。

走过屏风向西,会看到一片岁月静好的“世外桃源”。槐树、丁香、迎春、玉兰、海棠等老北京常用植物,表现出老北京的生活韵味,三块石墩成为附近居民健身歇息的地方。

在石墩西侧,有一片小竹林,使得京味公园又混入了一丝江南风情,坐在石墩上看着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听着轻风吹过小竹林沙沙作响,很是舒畅。

小竹林背后掩映的是则另一番风景,紫藤廊架、健身器材、宣传栏等便民设施,为公园增加了些许烟火气息。廊架座椅上憩息的老人、跷跷板上喜笑颜开的孩子、宣传栏前话家常的邻里,让这里成为一个普通居民喜爱的休闲乐园,也延续着大红罗厂街的现代故事。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海霞

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