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作为参与者、亲历者和研究者 吴敬琏从这几方面谈中国经济改革

2018-11-09 10:30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从上世纪70 年代后期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40 年的路程。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能够在2010 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吴敬琏用三年多的时间潜心著述而成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一书,力图对改革开放以来波涛起伏的历史进程作一简要的述评。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 吴敬琏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以时间为序,从中国经济政策变迁的历史维度,分专题梳理了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前因后果及其演化路径,完整且全面地呈现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图景。对改革历史的尊重、对改革现实的关切,以及对市场化和法治化等“整体改革”的论述贯穿全书。吴敬琏先生在肯定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经济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待于加快深化改革以破解。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参与者、亲历者和研究者,吴敬琏认为推动中国经济崛起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的扩展使个人和企业的选择权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空间。虽然还有不少限制,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销售定价行为,还是个人对劳动的提供以及对商品服务的消费选择,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人们有了当初无法想象的自由选择权。这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的自由选择权的扩大,为劳动、资本与技术在特定时间与空间的有效组合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而极大地释放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从中国经济政策变迁的历史维度,梳理了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前因后果及其演化路径,从中也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和统制经济两种不同的模式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停顿会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风险。在某种意义上,吴敬琏创作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4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改革史记。

吴敬琏沿着时间和经济逻辑顺序,分别从中国改革开放前夕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理论知识准备两方面,讨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然性和早期路径选择上的历史局限性,分别介绍了从早期“增量改革”模式,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对改革目标的探索,再到90 年代经济改革整体推进方针的决策背景以及相关政策对非国有经济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书中还分别聚焦于对外开放和对内消除所有制壁垒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推动力。

分析历史的目的是着眼于当下,吴敬琏先生看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相对低下仍然是一个困扰着决策者的重大问题,表现为国有企业的高杠杆和低效益,以及普遍存在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吴敬琏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思路中的统制经济倾向、因土地和资本等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和地方保护主义而造成的过度投资倾向,以及由此最终合力导致的宏观经济脆弱性等方面,揭示了中国经济中依然存在的体制缺陷和重大风险。他认为,中国经济需要继续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

(原标题:一部波澜壮阔的经济史)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