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养老不等于为其代劳一切,老人如何安享晚年?这个方法或许可行

2018-11-12 10:27 编辑:TF015 来源:北京晚报

廊坊市龙河高新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内,为期两周的日医机构介护员工培训进行到了最后一节课:介护职员的礼仪。

“主枝的长度是插盆直径的2倍,与插盆成90°插在插盆左后方”,在日本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正在遵循日式插花的原则,将若干枝非洲菊、石竹、巴西叶变成形态优美的盆插。

部分培训课程由日本老师直接教授

日医(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日医北京)的营业课长石永磊正在教室后方旁听,年底,日医受托运营的养老机构即将开业,10名学员将成第一批一线人员。

“我们的服务模式是在日本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的,我们希望能让中国老年人享受到这种服务。”石永磊所说的服务模式,就是日式“介护”,其核心为“自立支援”:准确把握老人的“想做什么”的意愿,尽可能地发挥老人自身所具备的潜力,帮助老人过上高品质的自立生活,而非代劳一切,“这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照护人员的数量缺口。”

力所能及,让老人自己做

“在中国,大家把这个产业和职业叫作‘养老’,在日本,我们使用的是‘介护’的概念。”种元崇子是日医北京的常务执行役员,而作为看护师的她也是此次培训的主管。,“中式养老的特点是,护理员会按照老人的吩咐去做事,比如‘你去给我把饭端过来’,护理员就会去做,他不会违背老人;而在日本,我们会考虑,老人虽然各项机能都在退化,但他依然有残存的能力,介护的理念就是让老人最大化地发挥这些残存的能力,必须由人辅助的动作我们会帮助,其他的事情我们尽量鼓励老人自己去完成。”

种元表示,如果老人做什么都被照顾,容易因此而形成心理依赖,老人现有的身体机能有可能会随之退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石永磊坦言,目前中国很多家庭的老人照料依赖家属,而家属出于亲情、孝顺等因素,会不舍得、不好意思、不敢让老人自己动手,这是普遍存在的情况。:“日本的老龄化进程比中国早30年,也经历过以子女照料为主的阶段,观念的扭转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日本政府推行介护理念和方法时,组织了很多的启蒙活动,教会家属如何正确、科学地去照护老人。”

“我们广州分公司服务的一位老奶奶,因为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住在养老院之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子女把她接回家,由我们提供上门服务。”种元介绍,在服务中,照护人员发现老人的并未完全失去生活能力,而坐着吃饭最符合人体构造、最利于激发食欲,于是就开始锻炼她的手臂和核心力量,从被辅助着单手吃葡萄开始,老奶奶最终可以自主单手进食。

自立支援,缓解人才短缺

中国的养老理念是植根于国情的,日本则是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希望能给中国的养老产业带来一些帮助。”石永磊介绍,2000年4月,日本开始施行《介护保险法》,40岁以上人群可以开始缴纳介护保险(单位与政府同时配缴),65岁后如果有需求,可以在评估等级后接受介护,个人只用承担费用的10%,其他90%由保险给付。

这种保险制度的诞生,正是由于之前三十年日本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家庭护理功能弱化、大量老人无人照护滞留医院,令原有的老人福利体系和医疗体系不堪重负。

现在的中国,也正在面临养老的重负:10月中旬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显示,全市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净增120余名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与此相对的,全市的养老照护人员只有7000多人。

“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个多亿,照护人员已经非常不足了,以后缺口会更大,日本引入介护制度,也是因为照护人员数量不足,所以要尽量相信老人自己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样原本一对一的照护,就可以变成一对二、一对三甚至更多。”石永磊说,日医在西城区合作的养老机构即将开业,届时会对西城区的老人提供养老机构服务以及上门服务。“这包括评估老人家里的环境、身体状况、家庭关系,根据老人需要的照护制定计划:老人住哪里,需要什么服务,哪个时段上门,比如早上用两个小时辅助老人梳洗,中午一个小时辅助老人吃饭如厕,那中间的几个小时客户就无需承担费用,照护人员也能空出时间去服务更多老人。”

老人晚年,有梦有尊严

除了在必要时为老人提供辅助,介护将另一部分精力放在关注老人的情绪和人生计划上。

“人上了年纪之后,其实对自己的后半生是有计划的,我想如何度过我的晚年?老人的想法和意愿,是在帮助老人生活的过程中不可以忽略的。比如老人想在某个时间段完成一件什么事情,我们会遵照老人的想法,辅助他去完成。”石永磊介绍,通过这种辅助,让老人完成自己为晚年设定的目标,比如去哪个城市旅游、学会一种乐器、学习一门外语等等。

种元讲了一个让人感慨的故事:日医集团在日本的认知症老人集体之家,入住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入住的前两个月,老爷爷都在月底偷偷地跑出了老人之家,第三个月甚至直接翻过了两米多高的围墙,让服务团队非常头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服务团队开始分析老爷爷前八十年的生活和职业轨迹。原来,老人曾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标准的“富一代”,退休之后将公司传给了儿子,但每到月底,儿子就会向他汇报公司的情况。

“即使他现在已经患上认知症,但脑海里还是在担心公司的营业额、运营状态,所以才会在月底没有看到儿子来汇报情况的时候,直接跑出去。”种元说,最后服务团队找到了老爷爷的儿子,请他像原来一样例行公事,在那之后,老爷爷出逃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助老礼仪,从插花课学起

随着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无论是中式养老院,还是日式介护机构,都需要专业的照护人员来进行服务。照护人员的培训课中,有一门是插花课程,这似乎距离照护有点远。

“学插花不是真正的目的,从插花前的准备到最后的收拾,在这个过程中,递剪刀的朝向、不用剪刀时把刃收起来等细节,其实是一种礼仪的学习,这是我们真正想要培训的内容。”石永磊介绍,介护入门、认知症专门课程、养老机构管理,是目前日医的三类课程,希望能为一线人员和管理层提供有针对性帮助,让更多人从日式介护中获益。

正在参加培训的小卓之前在社区的养老驿站中从事为老服务,有两年的从业经验,她告诉记者,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介护理论、对衰老和疾病的认知、如何与老人相处、可能产生的风险与处理对策、照料实操、服务礼仪等。“像照料实操,就是您现在看到的这些照料器具,包括护理床、座椅、助行器、毛巾、寝衣、床单等,如何挑选、如何在能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身上使用运用等。”

“我是做心理咨询出身的,来日医接受培训是受到一位老人的鼓舞,他已经70多岁了,一直在从事老年相关行业,让我感叹老人也可以活得这么精彩。当我进入这个行业时,看到了日医所倡导的‘自立支援’理念、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度过晚年的愿景,我就非常认可。”来自成都的学员肖人文今年42岁了,他告诉北京晚报记者,如果将来介护的理念被更多人所接受,他也希望将这种模式带回成都。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白歌

编辑:TF015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