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贾平凹散文《自在独行》发行百万册 李敬泽孙郁等名家探讨其意义

2018-11-16 09:32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近日,贾平凹散文创作现象学术研讨会暨集《自在独行》发行百万册庆功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召开,贾平凹、李敬泽、孙郁、陈晓明、李洱、白烨、程光炜、贺绍俊等作家和评论家出席,共同探讨贾平凹散文创作在中国散文脉络中的特色与意义。

《自在独行》贾平凹 长江出版传媒 长江文艺出版社

贾平凹在发言中谈到,《自在独行》大部分内容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写的,后来主要精力放在写小说,散文写得少了,但他心底仍然喜欢散文,因为散文使他“特别自在”。写这批散文时他只有三十多岁,很多想法都不成熟,至今仍能为众多读者接受并喜欢,他将其视作对自己的鼓励。贾平凹坦言,发行的一百万册中也有二三十岁的年轻读者,虽然和自己当时差别很大,但生命里基本的东西不变,爱不变,探求不变,“年轻时候做的梦都是一样的”。

贾平凹表达了自己对小说和散文的看法。他说,像自己的《商州初录》《商州又录》这样的作品,有人将其编入小说,有人将其编入散文,他自己其实并不愿意将其分得太清,“有故事情节就把它当做小说,没有情节就当作散文写”,但感情都是真实的。

贾平凹还提到了自己上世纪90年代创办《美文》杂志时的想法和理论主张。他回忆说,当时人们对散文的理解是杨朔式的抒情散文,延续了上世纪50年代的写法,要么写回忆苦难,要么就写花花草草、父母故乡等等,题材越写越窄。贾平凹不满于这种窄化的“抒情”,主张把散文路子打开,把作品境界提高。他也不主张专门做“散文家”、写“抒情散文”,“你一生有多少情要抒?最后就变成矫情、假情”。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在致词中表示,《自在独行》能够销售上百万册,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贾平凹第一次获奖的短篇作品《满月儿》是1978年3月号发表的,到现在整整40年,是贯穿改革开放的40年。读者比较了解的是贾平凹小说,但实际上贾平凹散文影响非常大,有些作品如《丑石》《月迹》等还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教辅。从某种意义上讲,经典作品既是作家写出来的,也是读者读出来的。

孙郁教授在发言中梳理了文章在五四以来的脉络,也对贾平凹先生写作的特点做了非常精辟和深入的讨论。他认为,贾平凹的写作把古人的韵致和五四以来周氏兄弟的传统非常奇妙地结合在自己的文体里,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文风。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则总结归纳了贾平凹散文受读者欢迎的几点原因:知人伦、知自然、知人心、知人性、知天命。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发言者总结道:贾平凹的小说谈得很多,但是没有专门开会探讨过他的散文,以《自在独行》发行的现象为契机,在一个新的时代条件、文化条件下,探讨何为“文章”是特别有意义的,在这方面贾平凹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的文章有很强的理论自觉,他的散文观就是文章观。对贾平凹散文的深入探讨,就是重新认识、思考中国的文章之道。

(原标题: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