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旅游

妙应寺:别名白塔寺老北京都熟 难想象清幽古寺曾是热闹庙会

2018-11-16 12:23 编辑:TF019 来源:北京晚报

提到“妙应寺”,恐怕有些北京人也会在心里嘀咕一下,但要是说它另一个名字“白塔寺”,那大家都能马上反应过来,其就是位于阜成门内大街的那座寺院。始建于元朝的妙应寺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元大都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藏传佛教文化和元朝历史的重要见证。

妙应寺。

妙应寺自南向北的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三世佛殿、七世佛殿和塔院。山门上有石刻横匾,上书“敕赐妙应寺禅林”。一入山门的院子,已被改造成停车场。院子东西两侧分列楼阁式钟鼓楼,北侧为天王殿,检票处位于天王殿旁边。检票后进入寺院,正前方是三世佛殿。佛殿正面供奉三世佛,西墙前供奉清代释迦牟尼佛,东墙前供奉明代毗卢遮那佛,东西两侧墙上悬挂八幅清代唐卡。这样的陈列自清乾隆时期保留至今。在殿内设有展览,通过展板、图片和模型,介绍元代先后营造的三座都城——元大都、元上都、元中都。

三世佛殿北面是七世佛殿,殿中的“藏传造像艺术展”展出了吐蕃时期至清朝的大量藏传造像。展览通过分区分类展示,介绍了藏传造像艺术的发展脉络、工艺技巧和艺术特点。转了一圈下来,我对藏传造像有了比较基础但全面的了解。

寺院内还陈列着“白塔寺珍贵文化展”,按照元、明、清三朝不同的建筑风格布置了三个分区,介绍妙应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根据介绍,元世祖忽必烈是妙应寺的建立者,亲自对妙应寺勘察选址。明清及民国时期,寺院曾进行过多次维修,康熙、乾隆都曾御笔亲题重修碑文。

走到寺院的最北侧,就到了塔院。走到白塔旁边,才发现白塔是如此的高大,几乎望不见顶。白塔约高51米,方圆几里都可以看得到,是北京地区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藏式佛塔,也是元大都城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建筑。白塔形制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式,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主持修建,融合了中尼佛塔的建筑风格。不仅具备佛教意义,也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很多老北京人知道,清代中后期,妙应寺僧人曾将配殿及寺内空地出租,使白塔寺庙会逐渐成为北京城著名的庙会之一。每到庙会时,这里就热闹非凡,直到1960年才取消了白塔寺庙会。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寺院中环境十分清幽,游客不多,很难想象到曾经的热闹场面。寺院的周围是纵横交错的胡同,漫步其中,抬头即可望见白塔。历史的沉寂和现代人生活的烟火气,就在这里融为一体。

 

GO提示:

妙应寺门票20元/人,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售票入馆)。地铁2号线阜成门站下,东行800米可到达,乘坐3路、7路、101路等公交车至白塔寺站下车,西行100米可到达。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相旭阳 文并摄

编辑:TF019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