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中国互联网第一组官方数据惊人 21年前有人花两年工资买台电脑

2018-11-20 16:40 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晚报

家里的书柜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决定利用周末时间让它瘦一下身。偶然看到了1997年发布的第一份中国互联网报告,里面的数字让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接触电脑,也刚好在1997年。那时候,全国上网计算机加起来29.9万台,全国网民数量是62万。这应该是关于中国互联网的第一组官方数据,和今天比,21年前的故事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作者:任玉来(本文作者,出生于1974年,北京市顺义区南彩第二小学教师,曾任学校网络管理员。)


1995年电脑首次进入小学课堂 张风摄

1997年,我刚调到现在的单位——南彩二小,原来叫河北村中小,在老校教学楼一层西侧的走廊尽头,是电脑室。学生们电脑课每两周才上一次。进门之前,还要双脚套上特制的鞋套,以免踩脏了柔软细密的地毯。就我所知,我们校长室里都没有铺过地毯,可以想见那时候电脑的金贵地位。

机房只有25台电脑,两人一台机器,每周一节课,每人只能上课20分钟。操作的时候,孩子们开心地坐在电脑前。屏幕是15寸甚至可能更小的黑白屏幕,主机是卧式的,没有光驱没有USB,只是两个扁扁的口子,分别可以插入3.5寸和5.25寸的软盘。

我向学生们打听,上课都是些什么内容。学生告诉我,老师教大家学会了开机和关机,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还说经过了386,486,586几代之后,现在已经是“奔腾”了,而且说以后大家买电脑就买“奔腾”的机子,不要买586的了,快要淘汰了。当时我特别诧异,第一想法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想的是我买得起电脑吗?那时候电脑价格一般在8000元到10000元,而我一年工资才5000元左右,也就是说,一台电脑的价格就是我两年的工资,我断定,电脑这个东西离我太遥远。那时只是梦想着什么时候能当上电脑老师,可以天天操作这神奇的机器。买不起电脑咱就买学习机,我的第一台电脑学习机是天津无线电二厂模仿苹果II生产的中华学习机。学习机以6502微处理器作为中央处理机,并配有汉字系统和其他软件,用录音机储存数据,显示器是黑白的,或者用电视机代替。中华学习机约900多元一台,适合家庭使用。那时还可以看到模样乖巧、饭盒大小的夏普PC1500计算机以及小霸王Z80游戏机。

1997年鼠标已经出现了,不过是滚轮式的,用久了就要翻过来,轻巧地旋开卡口,把橡胶的小球倒出来擦拭干净。那个卡口是我平生见过的最精妙的设计。后来,我经手过太多的激光、蓝光甚至更高级的鼠标,但还是常常会怀念那个不断滚动的橡胶小球。

1998年,机会来了,教电脑的徐老师调走了。新学期伊始,我如愿担任了电脑老师,内心十分激动。我还记得第一次交接的时候,领导带着我去机房熟悉环境,并叮嘱我一定让孩子们换鞋套,保证机房卫生,人走断电,锁好防盗门,这可是学校最重要的地方。

从此以后,电脑便成了我最亲密的战友,我仔细研读了有关电脑硬件和软件的书籍,练习不看键盘打字的“盲打法”,试着用文字编辑软件打字,还夜以继日地拆卸主机,观察配件,优化配置等。一边看书,一边对照实物,终于熟悉了机箱内的电源、主板、CPU、内存、显卡、软驱,还有放在机箱外面的显示器、键盘、鼠标。当然,对于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必须掌握。遇到难题,我就向各行业计算机专业的老师请教。一番折腾下来,可以说是做到了粗识“机理”,“软硬兼修”。也正因为如此,我成了学校里的“电脑专家”,一时间,朋友们购电脑请我当参谋,电脑出了毛病请我去诊断,不会使用软件打电话向我请教……我有了成就感。

电脑使用中令我惊奇的还有打印机。当时学校的打印机是爱普生LQ1600K针式打印机,打印时会发出吱吱的叫声,非常悦耳,隔壁房间都能听到。这种打印机用色带,原装的要五六十元一根,国产的也要三四十元一根,用不了多久墨色就不均匀了,为了延长寿命,什么调整色带打印区域、为色带上油墨等方法都用过。后来学校又购买了爱普生单色喷墨打印机。初期打印效果不错,墨色匀净,字迹清晰。但只要一段时间不用,墨水就会干枯,堵住喷头。于是我又发挥DIY精神,用纯净水泡,用温开水浸,用注射器抽……后来学校配备了彩喷打印机。彩打可以打印色彩丰富的图片,但是墨水特别贵,并且堵头的毛病仍然存在。在21世纪初,我彻底告别了喷墨打印机,用上了激光打印机。

回顾电脑设备的更新,可谓感慨良多。CPU从8088开始,经历了286、386、486、奔腾一直到现在的酷睿和AMD Athlon双核;内存从640KB到4MB、256MB、1GB,现在已经达到了16GB;显示器从14寸单色CGA升级到彩色15寸、17寸XGA,现在是20寸液晶;硬盘从10MB开始,经历40MB、1GB、6GB、40GB、250GB、4T……现在,每次看着三五岁的小朋友抱着智能手机麻利地玩着游戏或看着动画片,我只能说时代变了,而且变得太快了!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