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教育没有一劳永逸,父母最艰巨的工作究竟是什么?

2018-11-24 10:19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父母们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成长为心智成熟的社会人?父母最艰巨的工作究竟是什么?在“青豆书坊第二届中美教育高端论坛”上,教育者、《我家有个小学生》一书作者蔡朝阳做了精彩演讲。

蔡朝阳


资料图 李嘉 制图

去年我在青豆书坊出了一本书《我家有个小学生》,我的责编说:在陪伴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有的家长陪出了心肌梗塞,有的家长写出了一本安心之书。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今年我的孩子上初一了。九月份的前半个月,我和孩子妈妈两个人都牙龈肿痛、着急上火。我一直在跟自己内心里面的焦虑和压力做斗争,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父母的首要职责——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平衡共进。”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来自三线小城绍兴,除了上公立学校,没有更多的选择。我一直把孩子放在公立学校,一直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寻找某一种可能性。

在家庭教育中,论及父母的责任,我经常会引用鲁迅的这句话:“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里去。”就是说,当学校教育的整齐划一和单一评价跟孩子本身的丰富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以成年人的力量,肩负住这种压力,把一个更好的、更自由的童年,交还给孩子们。

在《我家有个小学生》这本书里,关于我们如何对待孩子,如何跟孩子相处,我写了这样一句话:“温和地保护孩子的不知情权。”如果学校教育给了我们很多不那么正确的压力,作为成年人,爹妈最好能够在自己身上把焦虑和压力化解掉,不要直接传递给孩子。比如说,今天你家孩子作业做得不够好被老师批评,老师在微信群里@你了,你怎么办?是回去以后对着孩子一顿批吗?如果这样,那就是把自己作为屏障的作用放弃了,直接把学校的压力给了孩子。

这个过程中,其实你可以做得更好。

怎么才能做到更好呢?就是提升我们的认知!

黑格尔说,“理解即克服。”当我们了解到教育是什么、童年是什么,有了比较好的、面向未来的认知,我们就能够做到在自己身上化解掉这种压力和焦虑,安心一点、从容一点,把一个更好的童年、更好的家庭生活、更好的家庭教育交还给孩子。

要提升认知,就需要重新认识四个问题:

一、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一位对中国特别有影响的哲学家杜威说:“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句话跟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非常接近。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二、重新认识学校

我们为什么把孩子送进学校?学校是什么?学校不应该是一个总在给孩子们评价的地方,而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段旅程。

如果你认为学校是一段旅程,你就会坦然接受:我家在亦庄我就上亦庄的小学,我家在绍兴我就上绍兴的小学。因为在不同的场合里,小朋友都会遇到跟他年龄相差不多但性格、身高、喜好充满差异的群体,而在这个群体里他就会知道这个社会是怎么样的。如果我们能够对学校有这样一个宽松的理解,我们就不用去催着逼着问孩子,今天作业写完没有啊、今天为什么没有得五颗星,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理解童年

我们需要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细微变化,懂得童年成长的奥秘是什么,才能不至于拔苗助长。

童年是什么?我喜欢塔可夫斯基(Andrey Tarkovsky)的一句话:“童年是无所事事的最大集合体。”这句话真是太棒了,比我看到的任何别的描述都更加震撼,让我像被闪电击中了一样。

你不要认为孩子在无所事事当中什么都没干,其实他的大脑正在进行想象和幻想,而这对刺激他的大脑发育是无比重要的。

四、最重要是父母的自我觉醒

父母的觉醒需要有这样的认知:我们所养育的是一个有着独立精神的个体,而不是在培养迷你版的自己。

每一代人的生活环境都不一样,这就会塑造出完全不同的孩子,我们彼此可能无法互相理解,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做到彼此尊重:我知道你那个世界是独特的,我尊重你,但是你也需要尊重我和我的这个世界。

讲了这么多故事,最后我要讲 “十六字真言”。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我们是什么?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是孩子的减压阀,是学校严苛教育的润滑剂,但最重要的,我们是孩子成长的原动力。我自己一直以来亲身践行的就是这十六个字:“就事论事,见招拆招。爱你所爱,如其所是。”

“爱你所爱,如其所是。”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原则。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也希望孩子成为他自己,成为他想成为的拥有独立灵魂的人。

我们一旦成为父母就没有办法退场,在教育的过程中每天遇到的问题都是新问题,永远没有一劳永逸。不是说今天看了某本书,以后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了。我们会永远处在崭新的问题当中,我们的“熊孩子”每天都会发明新的问题和障碍给我们。所以我有了这八个字:就事论事,见招拆招。这是做父母一生都需要不断完成的任务和责任。

(原标题:肩住压力,给孩子更好的童年)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