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科技

民营火箭元年已至!市场广阔势头凶猛 发展还要靠这些

2018-11-25 09:35 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晚报

当中国民营卫星、民营火箭开始吸引外媒的目光,商业航天产业的未来正在引发思考。

作者: 蔡文清


图片:安旭东

民营航天 起步虽晚但势头却很足

“站在等待发射的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发射塔下,看着从火箭储箱顶端飘出液氢挥发的袅袅云朵,感叹其航天技术的强大;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发射基地参观军用气象卫星的测试发射,看着火箭技术操作人员在整齐划一的号令下动作,钦佩航天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卫星发射与航天国际合作专家王建蒙曾两次前往美国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进行技术考察,他说,全球民营火箭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蓝色起源两家已经做得很大。

相比美国,我们的民营航天起步比较晚,但发展的势头却很足。

国内一家证券公司的研报预测,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为国内的民营航天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与国际上商业航天企业起步于2000年左右相比,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在时间上晚了很多年。2014年是公认为国内民营企业进入商业火箭的第一年,所有商用火箭民营企业都是在2014年后成立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势头却很猛。截至目前,国内涉足商业航天领域的民营企业已超过60家,数千亿元级的产业已临近“风口”,成为国内航天领域“国家队”的有力补充。

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在商业火箭领域动作不断:3月,蓝箭航天完成了10吨级“凤凰”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室试车,这款被命名为中国古代神鸟“朱雀--2”的火箭将在2020年出厂。5月,翎客航天公布“新航线一号”商业运载火箭,计划2020 年实现首飞并透露将瞄准火箭可回收技术;同在5月,零壹空间研发的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成功点火升空,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背后的技术团队几乎都是80后。

在民营航天取得不断进步的同时,资本对民营航天也伸出了橄榄枝:蓝箭航天于去年12月底,连续获得各2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和战略融资;零壹空间今年1月完成A+轮融资;灵动飞天、星途探索也陆续完成天使轮融资。不久前,星际荣耀也完成了A轮融资,使其近一年来累计获投已超6亿元。

记者了解到,这些致力于太空探索的民营航天企业,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北京。

民企探空 各有所长一心招贤纳士

中国航天领域的“国家队”,技术实力全球有目共睹。民企造,同样有绝活。从技术角度看,零壹空间、蓝箭航天和星际荣耀走在液体发动机商业火箭研发前沿;翎客航天则在探索火箭悬停飞行技术上有所突破,实现并测试了300千克级火箭悬停以及软着陆回收技术,据说这是目前中国首个且唯一完成火箭悬停飞行的技术团队,而这项技术是火箭实现再回收的关键要素。

这些一心造火箭的民营企业,各个还都有自己专注的细分市场--零壹空间专注于小型卫星发射相关产品送达业务;蓝箭航天聚焦中小型商业航天应用市场;翎客航天的产品在近地空间探测和科学实验应用较多……

伴随民营航天的崛起,各地也对民营航天领域在资金、研发等方面也给予了更多的扶持,加速了民企造火箭的步伐--零壹正在规划的火箭工厂就获得了重庆的扶持,其首枚民营自主研发商业火箭于是便冠上了“重庆两江之星”的名号;在蓝箭的股东名单上,出现了浙江省湖州市超过2亿元军民融合专项综合投资的身影……

不过,民营企业要实现太空梦醒,现在最想要的是广纳人才。

众所周知,中国航天“国家队”之所以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里面聚集了大量专业人才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历次大的国家航天行动中,各级航天科技人才也得到充分锻炼,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强大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相比之下,民营航天企业中的航天专业人才则依然短缺。以往航天事业长期由国有航天企业执行,形成了特有的“航天大院”系统,绝大部分航天院校的毕业生都在对口的航天院所工作。当民营航天公司兴起后,从何处招揽人才成为面临的问题之一。

目前几家大的民营航天企业一般的员工数量在一百到二百人之间,其中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有些研发人员是从国有航天单位“跳槽”而来。最早时,有的民营航天企业的招人口号是“有谁愿意来,只要来就欢迎”,现在则有一些是从 “朋友”入手,航天院所、中科院、高校等机构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都是这些渴望人才的民营航天企业瞄准的对象。

为此,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建议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政策,在航天这样的战略产业中界定好国企和民企的关系。同时国企和民企间应加强合作,形成我国航天事业互相补充的有机体。

民企壮大 民营火箭元年已经来临

目前,国内规范有序的另外一个商业重点是火箭发射,同时也包括一些航天基础设施的应用,比如发射场和测控网等除了航天发展环境正在加速形成,中国基础业务,其实与航天相关的很多延伸立法工作已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并在抓紧推进中,预计《航天法》将在2020年前出台。此外还有政策支持利好和扶持,军民融合已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在商用航天领域,民营企业也大有可为不断落地开花。有人说,2018是民营商业火箭起飞元年。

“航天科普教育活动也是相对现实一些领域,比如打造航天和太空的电影、主题公园、博物馆、夏令营等;比较新兴的还有太空旅游,目前美国正在搞,以后可能会更加大众化。小行星采矿、月球资源开发等是目前世界上有一些畅想,但有待去实现。”一直关注“商业大体上是这样一个层次,比较现实的,马上要发展起来的,还有一些未来的愿景。”

无论哪个领域,技术进步与业态繁荣都将成为综合国力的一种投射。面对中国民营航天力量的快速发展的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说,在当前中,美国航天新闻网说,西方往往将业与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划等号,现在是该抛弃这一固有印象的时候了。

当中国民营卫星、民营火箭开始吸引外媒的目光,领域中,国企民企各有优势,但民企刚刚起步,其整体实力与国企无法相比。两种企业模式应该相互取长补短,最好是能够相互融合。

黄志澄把航天领域大体分为了三类,即公共航天、军事航天和商业航天。

公共航天是指载人航天、深空探索等宇宙探索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军事航天主要服务于国家安全,也是各国竞争的焦点;商业航天则是按市场规律来配置资源、以盈利为目的的航天活动。

未来正在引发思考。正如黄志澄所言,国企和民企如何更好地结合,需要更多探讨。无论如何,关键还在于要促进航天技术的创新。

黄志澄说,这三部分并非截然分开,比如军事航天和商业航天相关联就成了军民融合的部分,公共航天领域以美国为代表,已经从21世纪初开始让私人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国家出钱来资助企业研发和技术应用。

黄志澄认为,民营航天在当前整个航天范畴中仅是其组成之一。而具体到商业航天上,黄志澄认为,卫星的应用将占据未来商业航天产业的半壁江山,“比如用于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物联网的卫星通信,用于农业、地震、气象、城市和海洋等的信息监测的卫星遥感,以及北斗这样的卫星导航等。”

另外一个商业重点是火箭发射,同时也包括一些航天基础设施的应用,比如发射场和测控网等。

除了航天基础业务,其实与航天相关的很多延伸领域,民营企业也大有可为。

“航天科普教育活动也是相对现实一些领域,比如打造航天和太空的电影、主题公园、博物馆、夏令营等;比较新兴的还有太空旅游,目前美国正在搞,以后可能会更加大众化。小行星采矿、月球资源开发等是目前世界上有一些畅想,但有待去实现。”黄志澄说,“商业航天大体上是这样一个层次,比较现实的,马上要发展起来的,还有一些未来的愿景。”

无论哪个航天领域,技术进步与业态繁荣都将成为综合国力的一种投射。面对中国民营航天力量的快速发展,美国航天新闻网说,西方往往将中国航天业与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划等号,现在是该抛弃这一固有印象的时候了。

当中国民营卫星、民营火箭开始吸引外媒的目光,商业航天产业的未来正在引发思考。正如黄志澄所言,国企和民企如何更好地结合,需要更多探讨。无论如何,关键还在于要促进航天技术的创新。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