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国话话剧《特赦》首演完成 一出“民国法庭戏”触及伦理引人深思

2018-12-05 10:16 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晚报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原创话剧《特赦》昨天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这场通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民国法庭戏”高潮迭起,令人们思考,自开票起便受到观众追捧,国家话剧院在原定6场演出的基础上加演5场。

王昊宸摄

“砰砰砰!”佛门清净之地传来三声枪响,一代军阀孙传芳应声倒地,话剧《特赦》便在这种紧张与冲突之中拉开了序幕。话剧根据民国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35年,天津发生举世震惊的枪击案,一名叫施剑翘的女子将杀父仇人孙传芳射杀于居士林佛堂,随后散发传单宣布自首。围绕施剑翘杀人一案,辩控双方在法庭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审理过程反转不断,高潮迭起,社会舆论与大众同情在其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让这场围绕情与法之争的杀人案最终以民国政府特赦的方式结案。

剧中施剑翘为父报仇“十年磨一剑”,而编剧徐瑛创作剧本也恰好花费十年时间。要将这十年浓缩在两个小时的舞台上,他认为难度不小,却意义重大,值得反复琢磨,“特赦是我们要的结果吗?在舆论、法律、道德的三重困境中如何平衡?这个剧撇开了是非对错,而是通过再现这个案子,展示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呼唤,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放在当下的中国也有许多启示。”

舞美设计刘科栋用数十根红色柱子架构出的双层舞台,既有中式法庭的威严,又有现代金属的质感,完成跨越十年的时空流动,在流动中追寻苍茫、深邃的人道主义追问。上下两层的空间结构更可以刺激出激烈的交流和对抗,二层舞台上庄重的法庭审判,一层舞台上的振臂呐喊,都能让人物在冷静的法律表象下满怀情感。

在《特赦》中,传统和现代两种音乐元素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作曲于力介绍,配乐中不仅用箫、二胡、琵琶等表现悲凉、唯美的中国传统元素,也有西洋的管弦、现代的鼓点、电子元素等体现出金属感与人物的情感迸发,渲染出法庭的理性与庄严。

《特赦》跨越十年,选取了施剑翘人生中的几个重要节点,父亲暴尸三日,寻求堂兄、丈夫的复仇未果,法庭上的动情陈述,狱中与丈夫的诀别等等,多个层面的描写让人物变得有血有肉。施剑翘的扮演者江佳奇表示:“施剑翘的坚韧和勇敢震撼了我,她不仅是个解放双足的孝女,更是拥有民族情怀的女权思想捍卫者。”

“法官一身正气八风不动,律师引经据典立足法理,这是我想看到的一道风景。”除了施剑翘,剧中最为“圈粉”的便是由高发、李晔、郭犇、夏奇组成的律师团,法庭上双方律师的剑拔弩张、金句频出,对于政要干预、动用舆论、贿赂法官等手段的不耻,听到“特赦”后的不甘与对法理的纯粹追求,伴随着三次庭审结果不断反转,法官与律师对于法律信仰的坚持让人肃然起敬。《特赦》中扮演律师的演员高发、李晔表示:“我们剧组主创是国家话剧院老中青三代的结合,所有的演员都很下功夫,台词量非常大,要找准节奏,说出民国韵味与法律专业词汇,并且让观众清晰易懂是件不容易的事。”

来自国家京剧院的演员刘大可、杨磊也为观众奉献了两场精彩的“戏中戏”段落,通过将施剑翘复仇案搬上戏曲舞台,不仅让喜爱传统文化的观众看得过瘾,也再现了施剑翘案在当时引起的社会舆论风潮。

在导演李伯男看来,“‘施剑翘一案’在当时是个全民参与的社会案件,它触及到深层伦理,有许多思辨空间。《特赦》始终坚持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方向与原则,每个人物都有其内在的核,剧中大量台词更是一种对于话剧表演艺术的回归,希望能给2018年中国原创戏剧舞台再增添一台好看的戏。”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王润 

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