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进展:“冰坛”主结构封顶,“冰痕”明夏成型

2018-12-05 10:42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块标准冰壶冰场的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即“冰坛”,于今天上午正式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一个冰壶横剖面的雏形初现于中关村南大街上。施工方中建二局三公司透露,明年夏季,幕墙打造的“冰痕”外观就可成型,场馆整体将于2019年年底完工并交付使用。

“冰坛”骨架搭建完毕

今天上午10点,京城的气温已低至零下,中关村南大街54号的首都滑冰馆院内,却仍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3、2、1!”随着最后一块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成,2022北京冬奥会的新建场馆之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这也意味着,场馆的骨架已搭建完毕。

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是2022北京冬奥会第一批立项动工的新建场馆之一,位于首都体育馆北侧,总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包括两块标准冰场、科研医疗康复用房、运动员宿舍和餐厅等设施。从效果图看,综合训练馆造型呈多边形设计,从高空俯看就像是一个冰壶的横剖面,而从侧面看,整座建筑上好似刻着一条条速滑冰痕,故而被称为“冰坛”。

“从动工到现在,我们克服了异形结构、超高、超限梁等一系列难题。”中建二局三公司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执行经理王志说着,表情中夹杂着一丝重担初卸的轻松。

建成后拥有国内首块标准冰壶训练场

作为新建场馆之一,“冰坛”最大的特点是位于馆内一层的冰面,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块标准冰壶冰场。

“与绝大多数冰场不同的是,这种专业性强的体育冰场,设置的各种用热单位较多,对热源的需求量大。”场馆人员介绍,为此,冰场特别设计了一套热回收系统,通过提供更多的热源来分担场馆用热需求,进而降低整个场馆的能耗。同时,为了将冰温控制在-3℃到-8℃,以完全满足冰球运动、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各种训练和赛事的需要,场馆还采用了自行设计的冰场智能自控系统,可以实现主设备自动启停加减载。

更特别的是,从场馆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多功能冰面的转换,以用于不同冰上运动。例如,为了满足短道速滑和冰壶比赛,冰球板墙为可拆除式;为缩短功能转换时融冰和再次制冰间的总时长,采用快速融冰设计。同时,建成后,除常规冰球场地制冰外,还可提供短道速滑、冰壶冰面的专业制冰服务。

“冰痕”外观明年夏季成型

王志向记者介绍,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后,年底前“冰坛”还将完成屋面管珩架的安装,明年启动室内外装修,预计将于5月中旬完成初装修,9月中旬完成精装修,并于8月完成另一个难点即外幕墙的安装。

“‘冰坛 ’的外幕墙设计以为运动员创造舒适的自然采光环境和建筑自遮阳的节能理念为原则,特别采用多曲面挂板与玻璃组合幕墙设计,以打造出冰痕的感觉。”王志介绍,项目的外幕墙由金属穿孔板、玻璃幕墙、预制装饰混凝土挂板组成,其中仅多曲面挂板施工面积就达13288平方米,数量在10000块。“每一块挂板都是根据建筑造型量身定制,拼装误差在毫米级。”

首体未来将成运动园区

据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建设计划,2019年底“冰坛”将实现完工,交付后将主要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的训练场馆。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则介绍,北京冬奥会赛后,“冰坛”将继续作为国家队的训练场馆,同时还将作为全民健身和推广普及冰上运动的场所使用。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正通过改扩建既有的首都体育馆、首体综合馆、首都滑冰馆、运动员公寓,与新建的冬运中心综合训练馆“冰坛”和冬奥赛事中心一起,形成一个竞赛场馆、三个训练场馆、两个配套设施共六个主要建筑为核心的首体运动园区。

 

 

来源:北京晚报 赵莹莹

编辑:付善元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