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故宫有三座门500年来从未开放 大高玄殿里到底藏有什么秘密?

2018-12-13 16:33 编辑:TF021 来源:京范儿

一提“三座门”很多北京人都知道,它在故宫筒子河北岸,景山西侧,北海东侧,每次路过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在这座恢弘精美的建筑前驻足片刻,它的正门为卷洞式琉璃门,基座为青白石须弥座,中门左右护有汉白玉石栏杆,雕花的精美石阶,朱红色的大门紧闭。这就是京城有名的大高玄殿,老北京俗称“三座门”。

大高玄殿自从建成至今快500年了,然而500年来这扇紧闭的大门从未对外开放过。明清时期,“三座门”就是规格极高的皇家道观,寻常百姓无缘进入。解放后它又被“有关部门”借用,一借就是60年。这座大门后面,到底发生过什么事?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好奇。京范儿实地考察(墙外)多次,四处搜集资料,终于可以聊聊神秘“三座门”的前世今生。

奇葩“道士皇帝”巨资修道观

大高玄殿牌坊(正前方)、习礼亭(右)。喜龙仁摄于1925年

大高玄殿位于紫禁城外西北侧、隔筒子河与皇宫相望处,是一片红墙碧瓦的宫殿建筑。如今,只能从红色的宫墙外看到里面建筑的一鳞半爪,最引人注目的是乾元阁的圆顶,貌似缩小版的天坛,令人印象深刻,可惜,再多便看不见了。

历史上最早拍摄到大高玄殿北侧区域的照片 比托摄于1860年10月

说起大高玄殿的历史,就不能不提明代的嘉靖皇帝。大家都知道,明朝皇帝多奇葩,这位就是其中一个。他15岁登基,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但嘉靖痴迷道教,有一半时间不在皇宫,而是一头扎进云雾缭绕的神仙世界,又被后人称为“道士皇帝”。他还为自己起了几个让人很难记住的道号,如“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元都境万寿帝君”。这脑回路也真是清奇,令人啼笑皆非。

嘉靖在京城兴建了很多道观,频繁举行祷祀活动,花费了大量钱财,以至于当时有句民谣广为流传,“嘉靖嘉靖,家家皆净”。其中,大高玄殿就是嘉靖帝最为宏大的手笔。建造大高玄殿所用木材均来自四川、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建成后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大高玄殿是嘉靖皇帝“修玄”的重要场所,供奉着道教“三清”,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初十,因大高玄殿工成,笃信道教的嘉靖皇帝下令,十日内停刑止屠、百官着吉服办事、大臣各斋戒,分别遣官至宫、观、庙行礼,并特遣英国公张溶至南京朝天宫等祠庙致祭,可见大高玄殿在皇帝心中的至尊地位。嘉靖帝“每祷必至”,甚至不分日夜在此斋醮,足见“三座门”之风光。

皇上亲自上阵参加宫斗烧死皇后

大高玄殿是明清两代沿用了370年的皇家道观。作为紫禁城宫殿建筑的重要补充,这里与皇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高玄殿作为明代皇家修道的重要场所,除了精美的皇家建筑外,还发生过一些宫廷往事,很有意思。

精美的习礼亭,可惜1956年被拆除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初一,嘉靖皇帝偕宫眷至大高玄殿“斋醮”,就是做焚香、念咒、化符的“道场”。一连做了五日,正是人困马乏之时,或因道士焚香不慎,霎时火起宫墙,道场上正处于眩迷中的嘉靖皇帝被人拖离火场。

这时,明宫史上悲剧性的一幕上演了:大火燃烧之际,有太监急禀皇帝,方皇后尚在殿内,请人速救。可是这个性格乖戾的嘉靖皇帝,竟然不予施救,“中官请救后,上不应,方后遂崩”,皇后居然就这样被烧死了。

可怜这位出身明故都南京的年轻皇后,就这样在丈夫的漠视下葬送了性命。要说皇帝见死不救,并不是没有根由,就在大高玄殿刚刚建成的半年后,十几位宫女在乾清宫差点将嘉靖皇帝勒死,多亏方皇后及时赶到,才解救了皇帝,处置平息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弑君之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方皇后虽然救驾有功,但在事后处理宫人时,将皇帝喜爱的端妃曹氏也列为同谋,在宫中处决。清醒之后的嘉靖帝对此颇为怀疑,埋下了怨恨皇后的恶因,终于在五年之后,导致了皇后被焚死大高玄殿的悲剧结果。

如今老牌楼已经无存,南牌楼2004年在筒子河边复建

大高玄殿还还发生过一个相当诡异的故事,明代文秉的《先拨志始》中对此做了记载。万历皇帝的宠妃郑氏,为谋立己子朱常洵为太子,乞万历帝于大高玄殿焚香立誓,并御书立常洵为太子的誓词封藏在玉匣中,交郑贵妃保存。待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万历帝正式册立皇长子为太子后,命人至郑贵妃处寻玉匣,发现匣上封缄完好,启开看视,“内所书已蚀尽,只存四腔素纸而已”,万历皇帝对此“悚然异之”,以后再未去过大高玄殿,估计留下心理阴影了。此事亦可作为皇室“国本之争”的一则插曲。

大高玄殿一借60年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为了避开皇帝玄烨的名讳,这里更名为“大高元殿”,故宫的北门原名“玄武门”,也为了避讳改为今天的名称,即“神武门”。

由于清代统治者对道教推崇不及前朝,大高玄殿这座皇家道观,也逐渐变成“祭天”、“祭祖”的场所。虽风光不及以往,但大高玄殿还是保持着相当崇高的地位。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和光绪外逃,大高玄殿一度成为法国军队的驻扎场所,被占用10多个月,殿内被破坏得满目疮痍,后虽进行维修,却已不复初时辉煌。此后,大高玄殿又被被日本军队占用,被国民党接管,直到解放后,才重归故宫。

大高玄殿的产权一直归故宫所有,然而,1950年发生了一件事,却改变了这座建筑的命运。这一年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械部因举办兵器展览,提出临时借用大高玄殿。因当时展览任务紧急,又属临时借用性质,双方仅凭口头协议,并未签订书面合同。此后临时展览变为长期陈列,故宫博物院不便催促交还。1956年展览结束后,未经故宫同意,又将大高玄殿转借于总政治部使用,后来又由总参管理保障部服务局使用。这一借用就是60年。

据知情人透露,许多历史性事件曾在此上演。譬如,陈毅元帅逝世时的悼词便是在此起草的。据时任总政治部干事的刘岩回忆:1972年1月7日一大早,他就被领导交待任务——到干部档案室借出陈毅同志的档案,然后前往“三座门”参加会议。到了会议现场,他才得知陈毅同志已于昨晚逝世,中央决定治丧工作由军委牵头办理。悼词由总政的同志负责起草,具体工作就落到了刘岩身上。这份悼词的初稿就是在“三座门”完成的。

艰难的腾退维修之路

在大高玄殿被占用的60年里,大殿“变身”办公室,周围空地也逐渐被新建房占据,出现了众多违章建筑;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经费,使用人员缺乏古建知识以及保护意识,出现了破坏性使用的状况。

2010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在随同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调查归还后的大高玄殿时发现,大殿在占用单位撤离前被当作仓库使用。早期还用做礼堂,内部搭建了一个舞台和电影放映墙。大殿四周刷着年代久远的标语,天花板上还装有电扇。台基是大高玄殿损毁比较严重的部分,其正殿、后殿和乾元阁台基的部分围栏已被人为锯断,汉白玉栏杆有的被车撞坏。乾元阁内的许多木头已经腐朽,其西侧的空地上,是个自建的羽毛球场地,台基边缘上的石制龙首排水口都已折断,这些排水口的损毁应当是为了方便打羽毛球。

多年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许多领导和专家多次提案要求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呼吁占用单位退出大高玄殿,另选地址新建办公区,将大高玄殿腾退修缮后对社会开放。1998年和2000年,全国政协委员刘炳森等分别向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和九届三次会议呼吁并呈交提案,敦请归还大高玄殿。2000年,郑孝燮、罗哲文等古建专家发出了《关于收回大高玄殿作为文化设施的倡议书》。2004年和2007年,宿白和张忠培等德高望重的专家和学者先后就大高玄殿问题联名给国家领导人写信,希望早日解决大高玄殿问题。后来,季羡林先生也加入了呼吁大高玄殿腾退的行列。然而,大高玄殿问题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解决的难度较大,一度成为老大难问题。

大高玄殿外墙

直到2010年6月,在国务院的协调下,总参管理保障部服务局和故宫博物院签订《大高玄殿移交协议书》,双方议定,故宫博物院首先接收大高玄殿区域古建筑,总参管理保障部服务局抓紧做好配套设施的迁建工作,年底前全部移交故宫。

2010年,大高玄殿终于回归故宫管理,尘封60余年的皇家道观修缮工程陆续开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高玄殿经历的首次整体大修。位于院落最后一重楼阁“乾元阁”最先开始抢修工程,这座象征着古时天圆地方的独特建筑已经完成初期修缮,随后专业人员对院内的20余座现代建筑进行了拆除。

隐约望见乾元阁的圆顶

据北京市文物局2017年1月24日发布的《大高玄殿文物保护规划》,大高玄殿有望在2020年开始接纳游客。这意味着475年来从未对普通人开放过的“三座门”,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来源: 京范儿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