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访谈金耀基:代父题字成为书法界“好汉”,字中“己意”有知音

2018-12-20 11:20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编者按:12月22日至27日,“金耀基教授书法及文献收藏展”将在荣宝斋大厦举行,本版特邀黄维樑教授、孙晓明先生在12月初于香港同金耀基教授进行访谈,特刊发访谈实录以飨读者。

受访者:金耀基教授

提问者:黄维樑教授、孙晓明先生


金耀基,1935年生,浙江天台县人。台湾大学法学士、台湾政治大学政治学硕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校访问研究。著有《从传统到现代》、《大学之理念》、《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敦煌语丝》、《人间有知音——金耀基师友书信集》、《有缘有幸同斯世》等。

代父题字 成为书法界的“好汉”

黄维樑:您是名闻遐迩的社会学者、教育家、散文家,担任过香港中文大学(编者注:下文称“中大”)社会学讲座教授、中大新亚书院院长、中大校长。近年多了一个“身份”:书法家。多年来向您求字的人不可胜数。略举一二例子:1993年我编辑的《吐露港春秋:中大学者散文选》就蒙您赐题书名,后来中大最为名贵的餐厅“见龙阁”的招牌也是您题写的。据说您在台湾大学读书时,已经代父亲在阳明山题写“好汉坡”三个字(这让人想起钱锺书年轻时代父亲钱基博写序的事)。请问您是怎样和书法结缘,成为书法界的“好汉”的?

元 王冕题墨梅 2017年

金耀基:父亲是我书法的启蒙老师。记忆中,从小学开始,他就教我写字。但小学正处于对日抗战期间,父子聚少离多;父亲真正耳提面命、督导我写字是我十四岁到台湾以后。从成功中学到台湾大学,十年里,未尝间断。父亲知我好学,很少要我勤读书,但常说读书重要,写字也不可一曝十寒。他认真地说:“字如人之面目,必须用心去写。”

孙晓明:令尊的墨宝,我们观赏过,他真是位出色的书法家!请问他对这位“孺子”的作品,有何评价?

金耀基:父亲对我的书写,时有称许,但多次略带批评地说我的字太多“己意”。代父亲在阳明山题写“好汉坡”的事是在台大读书时,阳明山管理局的友人请父亲为阳明山一山坡题“好汉坡”三字。父亲要我试写,我写就后,父亲淡淡笑曰“可以用”。所以阳明山山坡上有我学生时代的书法。诚然,不是父亲,绝不会有今日我的书法展,父亲是“我的书法缘”的第一缘也。

勤练书法 “十指连墨”

黄维樑:说您的字太多“己意”,那是赞美您的字有创意啊,令尊的语言艺术真高明!“字无百日功”,王羲之“临池练字,池水变黑”。请问您是怎样“临池”的?

金耀基:我父亲的书法在友人圈中享有声名,他勤练颜鲁公书法,盖爱鲁公书,亦敬鲁公其人。他最喜写《争座位帖》。父亲也要我练颜体,但他更鼓励我临王羲之书帖。我临摹最多的是右军的《兰亭序》,他的《圣教序》更视为至宝。在我八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从1967年第二次去美国留学起,到1970年来香港中大新亚书院执教,直至2004年自大学退休之日止,在此前后三十七年中,基本上已没有用毛笔了。退休后我以写毛笔字为乐。在家里练字,没有“池水变黑”这个古雅的环境,倒是经常“手指染墨”——是十只手指。常常一练字就六七个小时。

黄维樑:热恋中的情人,手拉手,十指连心。金校长您热爱书法,真是“十指连墨”。请问您读帖吗?

金耀基:在中大三十四年间,读帖是我“业余”最大的乐趣之一。我初到中大新亚书院时,父亲曾从台湾来港探望(这是父亲第一次来香港也是唯一的一次),他特地带来日本东京都山田大成堂制作的《淳化阁帖》赠我,并嘱我多读帖。现代中国的知识人是幸运的,古人难能一见的美书,今天都已进入寻常人家,我几乎可以赏读到历代著名书家的精妙书法(有时在博物馆还可见到真迹,当然博物馆也是中国现代才有的)。我发觉在停(毛)笔年月中“偶尔”书写,常有不虞之誉,而我自己觉得这些书法也不全无可看可观之处。自忖我的书法所以并无退步,且或有进境,实缘于常年读帖不断之故。

转益多师“而不知归宗何家”

孙晓明:啊,您经常读帖。您临摹最多的是王右军书帖,此外还欣赏哪些古代的书法家?

金耀基:我心仪的书法家,自二王(羲之与献之)以下,有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徐渭、张瑞图、王铎,以及清代的何绍基、郑板桥(二十世纪以来有不少一流的书法家亦为我所喜爱)。面对这些书家的法帖,诚如萧梁庾肩吾《书品》所云:“开篇玩古,则千载共朝;削简传令,则万里对面。”有见书如晤面之乐。而对我最喜爱的法帖,我是一读再读,百读不倦的。每读之,默识暗味,心临手摩,非常向往。

池中水影悬胜境 屋里衣香不如花 2018年

黄维樑: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诗圣”的态度如此;要成为“书圣”,想来也应该是这样的。请问您怎样形容自己的书法风格?

金耀基:我的汉字书写可说是师法多家,而不知归宗何家,诚如米芾所云:“不知以何为祖也。”(《海岳名言》)我的书法中有一款“形式”,实不关帖学,而是受到敦煌榆林窟“文殊变”与“普贤变”二图的笔法启示所得,图中诸天菩萨,云步相连,满天飞动,尽显出神入化的线描艺术之美。我这一款形式的书法,就是以“画笔”默用图中纤细的“铁线描”和辗转自如的“兰叶描”来书写的。书画同源,信然。

黄维樑:“诸天菩萨,云步相连,满天飞动,尽显出神入化的线描艺术之美。”这可说是您的夫子自道。2017年您在香港举办书法展览,我观赏之后,赞叹不已,在签名册上写下这样的两句:“飞天妙气韵,金体逸风神。”听说您这位老校长看到后“老怀大慰”……

金耀基:是的,老怀大慰!我因此挥动毛笔,写了这两句送给维樑兄……

黄维樑:我满心欢喜,这不是“如获至宝”,而是“真获至宝”;这两句的“回报”太高了。提出另一个问题:请问金校长,您的书法“审美观”是怎样的?

书法必须有奇、怪、拙三美

金耀基:我觉得书法有五体,各体之书法应有不同的审美原则。历代书法,不论唐之尚法,或宋之尚意,书之佳妙者不能不符“气韵生动”之美学原则。篆、隶与楷三体虽难尽用“气韵生动”为审美判准,但不论哪种书体之书写都必须具有“书法美”。书法美必须考究书之结体、骨气、阵势、笔意与墨趣。书不美便不足以言善书。书者可以求奇、求怪、求拙,但必须有奇之美、怪之美、拙之美;若不美,则只是奇,只是怪,只是拙,就不能入书法美学之流。至于世间竟有求丑哗众者,则余欲无言矣。

孙晓明:您是研究“现代化”的著名学者,如今用传统的概念“气韵生动”来作书法审美,不忘传统,真是高见!从前您是社会学系的教授,现在可当艺术系的教授了。当代的书法家中,应该有您“审美”后表示欣赏的,可以说说吗?

金耀基:我的“书法美”观点,可能最与我同调的是名书画家林鸣岗先生。他最不能容忍的是中外一些有名无名以画“丑”出格骇世之流,他屡屡著文鞭挞,实只为守住艺术求“美”的底线。此外,近年我还与困学有成的书画家陈兴切磋琢磨,相互攻错,实浮生乐事。陈兴经历过苦难的年代,却不肯自弃,刚健自强,不但精于中西画艺,于古典诗文亦多有心得,更令我惊讶的是他的书法功夫。他少壮时用双钩摹写的冯承素《兰亭序》,直如羲之真书重现,妙不可言。陈兴也十分认同我的书法,曾主动把我书法送到纪念“岭南才女冼玉清先生诞辰一百十五周年书画作品展”及“中国书画名家艺术展”等多个展览。我是分外感动的。

众口交誉之际 在北京举行“添花”之展

孙晓明:近年您在香港和上海先后举行过书法展览,还出版过《金耀基八十书法集》、《金耀基八十书法作品集》,都非常成功,众口交誉……

黄维樑:古人“北望神州”,现在您的书法展览从南向北推进,香港之后是上海,上海之后是北京,是“北展神州”。这次北京荣宝斋的书法展,据说展出的都是您近月来的新作。请问此次北京“金耀基教授书法及文献收藏展”有什么特别之处?

金耀基:此次北京的展出将分为三个部分,即“文心墨韵”、“学术语丝”与“人间有知音”。“文心墨韵”展出的是我最近一年中书写的中国古典诗词与美文。钱穆先生说:“中国艺术中最独特而重要的,厥为书法。”我以为更能表达中国艺术的审美境界的,是书法与中国文学中千古传颂的诗、词与美文的结配。二者的结配增加了审美的视觉与“心觉”的高度与浓度。

“学术语丝”展出的是我五十年来学术与四十年来的散文著作的选篇。学术著作所选四篇是《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大学之理念》及《再思大学之道》。散文著作所选三篇是《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及《敦煌语丝》。

“人间有知音”展出的是从《人间有知音:金耀基师友书法集》中选出的十二位已故师友的书信原件,以及我对这十二位师友其人其书(信)的回忆书写。王云五、梁漱溟、钱穆,朱光潜、费孝通、台静农、饶宗颐、李国鼎、殷海光、余光中等十二位师友皆已驾鹤西去,但他们都是传世之人,其书信亦必是传世的文献。因筹划者的巧思,我这次的展出和从前“不太一样”;它更能如实地反映我全幅的书写人生。这令我格外欢喜。

孙晓明:听您这样说,这次北京的展览,除了书法即“文心墨韵”之外,还有“学术语丝”与“人间有知音”……

黄维樑:相对于香港和上海先后两个展览,真有“开拓创新”之处,有锦上添花之处:在“墨花”(书法)之外,添了“文花”(文章)和“笺花”(书信)。花听起来让我们脑海中出现娇美柔丽的意象,而您的书法和文章,既有柔美的气韵,又有刚健的风神,这正是“金体文”的双美特色。金体文从前指的是您别有风格的散文,近年您别具气韵的书法让人赞誉,则金体文是兼指书法了。相信您这次在北京的展览,一定会“收获”大量的“知音”——“人间有知音”!您最近忙于准备这次北京的展览,谢谢抽空接受我们的访问。

金耀基:也谢谢你们。

(原标题:墨韵语丝有知音 金耀基教授访谈录)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