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2017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日本成进口不合格食品大户

2018-12-25 13:31 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日报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也关系到每名消费者自身利益。舌尖上的食品安全状况究竟如何,12月25日出炉的“2017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揭示出,日本成了进口不合格食品第一大户。在国内,北京发生的食安事件最多达1757起,占了8.96%,平均每天4.8起。

新华社资料图

当日,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与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了这一报告。

在国内,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共组织抽检了23.33万批次的各类食品样品,样品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7.6%,比2016年提高了0.8%。

从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抽检结果看,微生物污染、超范围与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农药残留不符合标准等四类问题最为突出,分别占不合格总量的32.74%、23.85%、19.91%、9.57%。

不过,2017年除西藏外的地区均发生了食品安全事件。统计显示,北京最多有1757起占8.96%,宁夏1720起为8.77%,上海有1484起占7.57%,广东是1430起占7.29%,浙江为1071起占5.46%。有关方面也解释,北上广等地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较多,与当地人口众多,以及所需食品外部输入性强等因素关联较大。

以水产品为例,随着国民消费升级,2017年全国水产品产量6938万吨,远高于猪肉5340万吨,以及禽肉1897万吨的产量,成为了国内第一大动物性食品种类。然而抽检却发现,其不合格原因主要与违规“用药”有关。

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大中城市的多宝鱼、黑鱼、桂鱼等鲜活水产品进行专项检查,发现抽检合格率为89.1%,同比降低了2.4个百分点。其中,检出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是不合格主因,占不合格原因的比例分别为77.3%和24.2%(有重复用药情况)。

对于广受关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2017年国内抽检发现不合格样品14批次,合格率为99.5%。具体来看,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核苷酸、镁、碘、检出阪崎肠杆菌以及标签标识问题。

此外报告提醒消费者,在食品流通环节,小食杂店与小吃店具有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其中,小食杂店不合格食品主要为乳制品(10%)、方便食品(9.8%)、蜂产品(8.33%)。而小吃店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自制油炸面制品的铝残留量(24.51%),以及自制发酵面制品中的甜蜜素(8.13%)。

另一方面,2017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达582.8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25.01%。与此同时,2017年我国检出不符合国标等要求进口食品6631批次,同比增加117.98%,不合格批次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

从进口不合格食品批次最多的前5位来看,日本最多达909批次,占13.71%;中国台湾居其次有698批次,占10.53%;美国525批次占7.92%,此后是韩国(399批次,6.02%),澳大利亚(306批次,4.61%),法国(303批次,4.57%),英国(293批次,4.42%),意大利(279批次,4.21%),德国(269批次,4.06%),中国香港(235批次,3.54%)。

整体来看,不合格食品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共涉及4216批次,占总量的63.59%。品质不合格、证书不合格、超过保质期、标签不合格、滥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污染是最主要的不合格原因。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赵鹏

编辑:耿诺

流程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