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梁小民一年读百本纸质书,电子书音频受热捧,听听他们的2018阅读故事

2018-12-27 14:31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岁末,各种年度好书、人均阅读情况的盘点调查多了起来。当下,人们获取书籍和知识的渠道更多样了,阅读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报对话了三位来自不同行业、坚持不同样式读书的人,听听他们的2018阅读故事。

经济学家 梁小民

对纸质书情有独钟 一年阅读超100本

75岁的经济学家梁小民今年依旧很忙碌,讲学、出国、翻译、写书……但即使在繁忙的工作生活节奏下,他依旧会每天留出时间看书。“今年读的书相比前两年要明显少一些。到现在刚刚突破100本,读了102本,有一本还剩一点没读完。”

虽然梁小民偶尔也会读一些电子书,但他对纸质书可谓情有独钟。他说,纸质书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纸质书可以一边读,一边记录感想。同时,很多纸质书不管是封面还是装帧,设计得非常好,有一种艺术美。比如三联出版的”新知文库“,我全买全读了。第三个原因,读纸质书也是多年的习惯。我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还是习惯看纸质书。”

至于选书读书的标准和原则,他坦言没有什么条框。“杂七杂八都有,历史、文学、经济等都会看。”梁小民说,大多数时候,自己都是没有目的地阅读。有时候是因为要替别人写序或者写读书感想,才会带着目的去读。不仅如此,有些纸质书是需要反复读的。“今年一个听书平台找到我,准备让我做一个谈书的节目。因为要讲书,所以过去读过的很多书,现在怎么也得拿过来再读。”

和往年一样,今年也有不少纸质书给梁小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杨照写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中信出版社的《达芬奇传》等等。“这些书,有些是逻辑主线明确、生动好看,有些是因为作者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用另外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以前很多不知道不明白的知识,看了就明白了。”

如今,梁小民每天的精力,都主要花在翻译书和看书上。“每天晚上睡觉前,不管有多忙,最少要读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书。”

数说:

纸质书阅读爱好者的背后,是我国图书市场发展的大现实。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国大众图书市场持续向好。2016年图书零售市场码洋为701亿,2017年零售市场码洋803亿,2017年市场同比增长14.55%。其中,社科、文艺、少儿、生活等大众图书贡献了83.88%的增长,大众图书成为图书市场最重要的主体。

足球解说员 曾侃

App阅读付费会员 每天看一个多小时

“我主要是手机上阅读。前些日子,作家‘二月河’去世后,便下载了他的‘帝王三部曲’,现在每天都在看,很方便!”中央电视台足球解说员曾侃是App在线阅读的爱好者。他不仅下载了微信读书App,还充值成为了付费会员。

由于工作原因,曾侃出行的时间很多。“不管是出差外地,还是在飞机、地铁上,在线读书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可以把碎片时间灵活利用起来。纸质书也会买,但是每次搬家,看到那么多纸质书,确实头疼。”

这几年,在线阅读平台其实不少。但曾侃认为,各个平台的质量和用户体验还是不一样。微信阅读App吸引他的地方在于社交功能。“App里有点评、笔记功能,包括想法等等,当你看某本书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跟别人交流,还有好友排名、分享赚书币等,都做得不错。”他说,自己也会用其他平台阅读,但有些软件的推送内容比较粗糙,经常推送一些乱七八糟的网络小说。

从种类来说,曾侃偏爱历史类书籍和财经类周刊,金庸的著作也让他痴迷。2018年,他在微信读书读了约30本书。“一些与足球相关的杂志和书刊,也是在App里看,平均每天要看一个多小时。当然看到比较好的书,有收藏意义的,还是会买纸质书。”

数说:

截止2017年末,我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总体规模152亿,总体用户规模达3.8亿。有机构调查统计后认为,微信读书的男女用户数量基本持平;用户年龄层主要在24到40岁之间,其中24至30岁占比最多;用户消费水平中等偏高;用户主要来源于超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

小学教师 李萍

手机听书三年多 方便灵活又省眼睛

“粗略一算,在手机上听书都三年多时间了。”小学教师李萍说。每天,李萍会早早赶到学校,在办公室一边泡茶吃早饭,一边打开喜马拉雅App听书,“靠这半个多小时来享受生活,经常是听完书,同事也陆续到了。”

作为一名教师,李萍本身与文字打着交道。她坦言自己非常喜欢阅读纸质书,听书是这几年才开始尝试并喜欢的。“最早从百家讲坛开始。在内容上,听书这一形式补充了百家讲坛当时无纸质书的不足。另外,平台上很多资源是免费的,可以不占用书房的有限空间,遇到喜欢的会充值听书。”

李萍说,听书的最大魅力在于方便和灵活。“比读纸质图书灵活方便,可以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比如开车时、早班前、睡前都可以听,同时也利于眼睛休息。”李萍陆续听了《鬼吹灯》,她说艾宝良的声音很迷人,声音这一途径也是对文字作品的再创作,“听的感受更像一种享受,更立体”。这两年,李萍身边听书的朋友也多了起来。去年,李萍的一位朋友眼睛不适住进了医院,“他手术和恢复期间就听书,也是很喜欢听书的人。”

数说:

喜马拉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台上线6年时间,截止今年11月底,激活用户4.8亿,活跃用户日均收听时长135分钟。有声书作为喜马拉雅上线最早最热门、也是用户黏性最高的频道之一,贡献了平台近一半的流量。“在过去的一年里,平台上愿意用听来阅读和获取知识的90后占比增加了6.3倍,有声书用户中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达63.4%,高频有声书用户平均一年听书15本以上。”

观点

技术和习惯变了 仍需两条腿走路

“这不仅是阅读媒介转移的问题,也是阅读方式的改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认为,随着互联网新平台、新技术的出现,如今手机成了很多人的阅读平台。“平台的改变带来技术和阅读方式的变化。技术的改变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这是最根本的变化;同时,人们的需求也从过去要把整本书看完,变成了网络时代更快速的阅读,阅读的习惯方式也改变了。”

张颐武认为,与传统纸质读书相比,手机电子化阅读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在线阅读、听书等有声阅读,使阅读更简明,把最核心的部分、整体的脉络和精要告诉你。好处是能更快掌握很多知识,缺点是掌握知识的方式不能够把整个逻辑过程和全部内容看完。”

“新的方式不可抗拒,但也不应轻易放弃纸质阅读。”张颐武建议,对于阅读者来说,应该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他说,新的阅读方式背后,书籍往往经过了别人的识别,能够快速掌握知识,节省时间。但每天坚持读一些纸质书,也是有价值的。纸质独特的方便性(做笔记、加纸条)和感觉是不一样的,“那些比较重要、别人推荐、能够吸引你又有重要意义的书籍,还是应该读纸质书。”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松林 插图 宋溪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