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客家人有掌控印尼经济举足轻重的人物 最早定居的竟是文天祥旧部

2019-01-19 10:02 编辑:TF019 来源:北京晚报

第一眼见到它,我就被那密密匝匝的一片艳红醉倒了。那天,我们一群人刚刚参加完在雅加达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准备赶往日惹参观著名的婆罗浮屠。透过机场的玻璃墙,我看到中庭里有一棵树,并不高大,上部枝条横出,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树冠。树冠有三分之二的面积被大红色的花朵覆盖着,远远望去一片火红。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花儿如此浓密的树,而且她的叶子是羽状的。在我有限的植物知识里,羽状叶子大多出自灌木或藤类植物,眼前这棵无疑是树。

文章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我特意拍下照片,请教印华作协的老师,得知这是凤凰木,因“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故名。她说雅加达有一条路的两旁种的全都是凤凰木,下雨时整条路朦朦胧胧,红彻肺腑,美极了!

“凤凰木是印尼的国树吗?”我问。

“不是,”她回答道,“凤凰木属热带树种,喜高温多湿,亦需阳光充足,在东南亚一带很常见,中国的南方城市也多有种植。凤凰木的花期很长,每年二月初冬芽萌发,自五月起凤凰花绽放,直至夏末,通常十二月开始落叶。虽然已经是十二月,但雅加达的气温依然居高不下,花开得还很旺。”似乎为了安慰我,她补充道:“如你所愿,凤凰木是厦门的市树,凤凰花是台南的市花。”

她哪里知道,我之所以希望凤凰木是印尼的国树,是因为这璀璨如火的凤凰花让我想起非梧不栖的凤凰,想起遍布印尼的客家人。印尼的华人有一千多万,华人中有三四百万人是客家人。这些客家人虽然远离故土,却世世代代保留着讲客家话的传统,一如精神与文化的不断传续。

凤凰木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即使在土质较瘠薄的地段也能良好生长;它的根部有根瘤菌,能够固氮,增加土壤肥力。客家人的坚韧旺盛,与凤凰木甚为相似——他们像凤凰木的种子一样落地生根,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并终有所获。

史书记载,从广东、福建迁移到印尼的第一拨客家人来自文天祥旧部。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兵败崖山,南宋灭亡,参加抗元义军的梅县士兵乘木筏随季风漂流到印尼加里曼丹定居。第二拨来自郑和七下西洋时,驻守在婆罗洲停留站的管理人员。第三拨是明末清初逃亡的天地会成员,他们为逃避清廷的追捕,远渡重洋来到婆罗洲。第四拨是“兰芳公司”创始人罗芳伯带来的一批梅县同乡,以及之后的大批追随者。这些客家人大多以开采金矿为业。时至十九世纪上半叶,荷兰殖民当局多次到香港、澳门、广州、汕头招募“契约华工”,其中许多都是客家人,他们或被送到邦加岛开采锡矿,或被送到苏门答腊岛种植园当苦力。

七百多年过去,这些漂洋过海的客家人成为了掌控印尼经济举足轻重的人物。在雅加达印尼客家博物馆,我看到展厅内杰出客家人的介绍,其中有被称为“客家人的大伯公”的罗芳伯,还有经营商业、米业、银行业的联兴公司创始人丘燮亭,报界名人李耘荒,粮农大亨张弼士,客家史学家罗香林,发迹于印尼棉兰的梅州籍侨商张榕轩等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凤凰木似树非树,似花非花,春季无语,夏季盛开,花开花落,如凤凰涅槃。而印尼的客家人就像这凤凰木,在异乡的土地蓬勃繁衍、绚烂绽放,演绎着一段段传奇。

(原标题:凤凰木般的传奇)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9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