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蒙特利尔这间茶楼跑堂的只说粤语?其中或隐藏了一部漫长家族史

2019-01-28 09:32 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晚报

这是一间偌大的茶楼,我们刚移民到蒙特利尔的时候,跑堂的都只说粤语。见到我们这些不会说粤语的北方人,他们推着装满早茶的小车不予理睬,听我们一路叫过去,才不甘心地停下来,嘴里嘟噜出一串粤语。我们听不懂,他们不耐烦,双方沟通很难,只好放弃语言,回到最原始的肢体表达——叮叮当当地把小笼屉一个个掀起来,里面露出各种吃食,那时我们就知道几样,每次都会点虾饺、带子饺、小排骨、粉肠,外带一碗皮蛋瘦肉粥。可又不大甘心,因为别人的餐桌上面摆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碟小盘,但碍于无法沟通,只得闷闷吃完,抬腿走人。

作者:陆蔚青


茶楼据说是老华侨所开,一间大堂里,大桌小桌有几十台。老板是个八十多岁的白头翁,领位的、结账的都是与他长相酷肖的孙男嫡女。老人穿一身浅灰色西装,白衬衫,间或加一件米色背心,不多的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站在楼梯口送往迎来,脸上露出矜持而浅淡的笑。有时见桌上杯盘狼藉,没人收拾,他也会伸手去收。大厅人满时,他就坐在靠楼梯的一张小桌喝水,用高脚杯盛着,这般悠然,与其说在喝水,不如说是在观风景。

收银的是一个长着寿眉的老人。那两条眉十分有趣,长而浓密,眼睛大而无辜,尤其是当我用普通话点外卖时,他懵懂地望着我——他听不懂普通话,只好拿出菜单让我选。有时人多起来,他便会露出紧张的表情,眼睛像等待命令般那样专注。听到有人说粤语,他便长舒一口气,脸上的表情立刻松快了许多。

与收银台斜对的是熟肉部。叉烧佬穿一件油渍麻花的白衬衫,系着白色围裙,头上罩着发网,一身一脸的油汗。每次见到他,他的领口总是敞着,不知是不是热的缘故。他在三尺见方的小间里工作,一面是装满烤鸭乳猪叉烧的玻璃柜,一面是一块木头墩,客人们选好后,他便拿出来放在木墩上,手起刀落,节奏清晰,只几刀,就把肉斩成碎块,麻利娴熟,常常让我想起《大话西游》中的店小二。

熟肉部的另一边有一条小道,被人称作“阿芬姐”的女人,瘦得像鱼刺一样。她跑过来,把刚烧好的肉递给叉烧佬。这道工序只有阿芬姐能完成。尽管她已年过五旬,因为常年在这三尺小径上跑来跑去,至今还保持着十六岁时的苗条身材,一点没有胖。

侍者们穿黑白色的服装,就像西人的高档餐馆一样,透露出一种职业尊严。我在这茶楼吃茶也有十几年了,每次都是这些老面孔,那些年纪大的侍者头发花白了,脸上的皱纹愈来愈深,却没有换另一份工作。早期的老华侨就是这样守着一份工作,不像我们这些新移民,刚来时打几天工,就忙着读书了。读完书找工作,要去当白领;即使不当白领,也要自己做生意当老板。

如此,我们就从刚来时打工的人,变成了坐在这里吃茶的食客。从大陆来的人越来越多,老板也开始要求员工学普通话,推小车的女人们用不甚标准的普通话与食客交谈,有时还是说不通,便掀起笼屉让我们自己选,但动作的幅度柔软了许多,语气也不那么强硬,看我们的眼神也不再像看外人那样戒备或者不耐烦。

在茶楼里,能看见各色人物。有一次,邻桌坐着一对八旬老人,吃牛筋、叉烧肉、牛仔骨,这大口喝茶大口吃肉的劲头,让我们好生羡慕。结账时,两位老人又买了五条乳猪肋骨,这大概是他们一周的肉食。老头的头发秃到耳根后,好像一个短而狭长的草裙,脸上的肌肉已经被地心引力吸到下巴之下,一张嘴凹进去,好像沼泽中的洼地。老太一头白发,两道眉明显是人工做的,颧骨高高,涂了鲜艳的口红。两个人都穿着齐膝的皮衣,像两只黑鸟一样,慢腾腾地走了。

我最难忘的一个镜头,是一个瘦削矮小的老者,他拄着拐杖站在楼梯口。他是一个纯粹的亚洲人,脸庞又黑又瘦,长满老年斑,衣服和裤子都是深蓝近黑的。一顶棒球帽遮着,看不到他的眼睛。他如此平凡,走在任何地方都会隐没在人群中,但此刻的他面对的是一群青春洋溢的孩子,男孩梳着公鸡头,女孩穿着露脐装,七分裤下露出两截嫩藕一样的雪白脚踝,他们蹦跳着一个接一个来到老人面前,同他行贴面礼。

最后行贴面礼的是一位白人女士,身材高大健壮,比老人高出近一头,她弯下腰,与老人行法式贴面礼,左一下右一下左一下,健康快乐幸福。她称他“爸爸”,可见这位白人女士应该是这一家的儿媳;那群孩子们,是老人的孙子孙女。

这是一个隆重而庄严的告别仪式,老人的脸色严肃又自豪。那些孩子们蹦跳着走下楼梯,走出茶楼,老人在目送他们离开之后,转身又点了一份叉烧,而后离去。

我猜想,这是一个漫长的家族历史。在华人来到蒙特利尔的一百六十五年里,最初到达这里的人们,已经繁衍生息,生根散叶。

这一幕令我深思,让我感动。岁月让不同的族裔成为一家人,进而创造出人类的新历史。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