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她是京城文博圈里名人!17年前退休后成北京首批博物馆志愿者

2019-01-29 11:15 编辑:TF021 来源:北晚微健康

京城的文博圈里有个人气志愿讲解员,虽然已到古稀之年,却仍活跃在各大博物馆里,她的身后常常跟着一大队的“同路人”,她喜欢与“同路人”们分享心得,引领大家走进博物馆的世界,感受精彩的文化之旅。她很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走进博物馆,拥有多采人生!”

老太太名叫周娅,是国家博物馆名誉馆员,知名志愿讲解员,17年的博物馆志愿者经历,让她成了京城文博圈里的名人。

“让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周娅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名字都叫“阳光周老师”,就跟这个网名一样,她气质优雅,和蔼可亲,两边的嘴角一翘,就露出明媚的笑容,像是一缕温暖的阳光;声音更是温柔似水,绵声细语,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而她还喜欢称呼自己为“老太”。

“不要宣传什么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我做博物馆志愿者,其实就是为了我的私心。”接受采访的时候,周娅的第一句话就完全偏离了正常的套路。“在发达国家,人们做志愿者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我享受了社会提供给我的各种福利待遇,那就我要对社会有所回馈。志愿服务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周娅说,退休之后,她生活清闲,无所事事,于是把当志愿者当做一种精神寄托,一方面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另一方面也尽了回馈社会的义务。而且,做志愿者可以传播美和善良的种子,促使更多人对博物馆产生兴趣,走进博物馆,“而我,享受的就是观众们认可我、喜欢我的那种快乐。而且,我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我本来就是博物馆爱好者,通过做志愿者,我比别人有了更多的机会学习、体验。”

17年前成为首批博物馆志愿者

周娅退休之前就是一个博物馆爱好者。2002年,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推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契丹王朝——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华展》,可当时馆里只有4名专职讲解员,馆长朱凤瀚大胆地开行业之先河,向社会公开招募150名志愿讲解员。正处在退休失落期的周娅兴冲冲地去报名,成为北京的第一批博物馆志愿讲解员。

从那以后,很多博物馆都纷纷效仿,建立了志愿者的队伍。周娅也在志愿讲解员的道路上越干越带劲儿。这些年,她在国家博物馆讲过《大唐风韵》《启蒙的艺术》,在中华世纪坛博物馆讲过《意大利文艺复兴》《从莫奈到毕加索》,在故宫博物院讲过《故宫藏历代书画展》《哥窑瓷器展》……展览的名字已经多得数不过来,从中国的书画、瓷器、家具、民俗,到外国的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玛雅文化、印加文明……周娅的讲解涵盖中外,贯穿古今。

声情并茂的解说让观众不舍离开

正是因为志愿者对讲解工作是出于热爱,而非职业,所以他们做起这份工作,付出的也是一份真真切切的感情。周娅就觉得,她的服务应该是用文物解读历史,以热爱去感染观众,以兴趣去吸引观众。有些观众平时常听那种面无表情,机械背诵的复读机式讲解,一听到周娅那种声情并茂的真情解说,便会立即被“摄了魂”去,再也不愿离开。

“英文China大写是中国,小写就是瓷器,外国人看我们就是瓷国之人,身为瓷国之人焉能不懂瓷?那么,好吧,请跟我走进故宫陶瓷馆……”周娅的开场白总是这么引人入胜,娓娓道来。伴随着悠扬婉转的声音,她时而伸展双臂,时而玉指轻扬,脸上的表情也随着讲解内容而不断变化。讲到精致优美的中国古代瓷器,周娅一脸陶醉;讲到巧夺天工的花丝镶嵌,周娅眼睛里都闪烁着惊羡的光芒;讲到封建统治者的专横跋扈和对百姓的残忍剥削时,周娅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不平。

周娅不喜欢用“博大精深”“美轮美奂”这种用滥了的虚词套话,她会说“让我和你一起来发现美丽”,“玉壶春瓶的造型,从小家碧玉亭亭玉立,到雍容华贵,最后变成了臃肿……”“老太有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这件青铜簋的耳上,有四只动物,你找到了几只?”

周娅的讲解优雅中又带着俏皮,时不时地蹦出几个“金句”,常常惹得观众开怀大笑,她也笑称自己是“毒舌”。比如在故宫的寿宁门前讲解门口的石狮子时,周娅就引出了梁思成先生的话——“明清两代的工匠沒有见过狮子,把狮子做得像叭儿狗似的。”观众们都很喜欢摸故宫的门钉,把门钉摸得锃亮,还都欢乐地说:接接福气、王气、霸气!“毒舌老太”发话了——“明清都在这里灭亡,还有晦气!”游客听了大笑而去。讲到皇帝的宝座,多少人都觊觎这个位置,周娅却告诉大伙儿——坐具中最不舒服的就是宝座,左右后背三不靠,坐在上面的皇帝要忍着,还要扮出威严状!

原本只给几个观众讲,讲着讲着,旁边的观众就被她生动的讲解吸引过来,“蹭听”的观众越来越多,周娅只好找个宽敞地方让大伙儿坐下来,她一口气讲完,然后再让大家分头去看她刚才讲过的那些展品。

出色解说背后是庞大的知识储备

“我很擅长吸引观众,我退休前是做营销工作的,营销嘛,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消费者对你的东西感兴趣。”怎么才能让观众对这些不会说话的展品产生兴趣?当然是讲出展品背后的故事。虽然博物馆都有讲解词,但周娅觉得里面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所以还要自己“加词儿”。这就要靠她自己平时的知识储备了。周娅每周都会去上国学课,学习书法、绘画,闲暇时经常去泡博物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陶瓷史、家具史、外国历史、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罗马神话、埃及神话……展览背后的学问太大了,讲好一个展览,就要学习一部历史。周娅还四处游学,到了国外,就一头扎进博物馆里,这几年,她已经游历了埃及、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很多国家。

周娅已经成了京城文博界的名人,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周娅喜欢称呼他们为“同路人”,而不愿用“粉丝”这个名字。去哪里讲解之前她会在微信、微博上提前预告,就有“同路人”专程奔着她去参观展览。每次周娅讲解完毕后,观众都会不约而同地为她鼓掌,很多人与她添加微信,有些熟识的观众还会上前跟她拥抱、贴面。那一刻,周娅尽情地享受着她说的“被别人喜欢”的幸福与快乐。

为了传播博物馆文化,70多岁的老太太努力追赶着时代的潮流,她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美篇等,更新非常频繁,几乎每天都在各种平台上发表心得,普及文博知识,回答网友提问,周末还经常参加讲座,分享自己的博物之旅。

志愿者可退休 文化传播无休止

去年年底,周娅要从故宫“奉旨退休”了——故宫有自己的制度,7O岁以上志愿者,全部退休。周娅在故宫当了15年的志愿讲解员,如今要脱掉志愿者的“黄马褂”,再去故宫就是一名普通观众了,周娅心里有种莫名的伤感和落寞。同学聚会上,70多岁的老人伤心地一杯又一杯地喝着酒,把同学们都吓得不轻。

她把心里话写在了朋友圈里,写完之后像个孩子一样大哭一场。“尽管对退休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已经习惯了的长达十七个年头的志愿者生涯出現了断崖,心里失落呀!”她的朋友圈里立即炸开了锅,所有人都为此惋惜。“第一次听您讲是在世纪坛,克利夫兰博物馆藏,站在印象派的画作前,您好像混身发光一样,希望您一直能讲下去!”“非常敬仰您的学识和坦然的人生态度,而且特别羡慕您这么充沛的精力,完全没想到您的年纪已到古稀啦!您真棒!我一直是以您为榜样和目标的,为您和我自己加油!”……这条朋友圈获得了275个赞,133条评论,网友们诚恳的留言让周娅感动,也给了她力量。

这些天,周娅也想开了,“院长也要退休的呀!再者故宫志愿者后浪推前浪,素质越來越高,都是可敬后生,老太欣慰不已。”虽然不做故宫的志愿者了,但周娅以后的生活,还是闲不住的,她已经给自己做好了安排——她还可以继续博物馆方面的公益讲座,继续游学,写游学记事,作回顾,还可以通过网络继续跟“博友”们交流博物馆的那些事儿,能忙活的事情还多着呢。她说:“就算是退休了,也要在博物馆里优雅地老去。活到老学到老,拄着拐棍也要跑,老太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去年的12月26日,是周娅在故宫的最后一班岗。她选择了宁寿宫,这也是她2004年到故宫做志愿者的开端之地。不畏严寒,同路人纷纷赶来倾听她在这里的告别讲解。

结束了最后一次讲解,周娅在朋友圈写道:“皱纹中填充了知识,霜发披挂了阅历,行走紫禁城,呼吸着文化的和风,这是一生最充实的时光。故宫志愿者的经历是老太的骄傲!志愿者可‘奉旨退休’,文化传播没有退休制,嘿嘿,老太继续!”

 

来源:北晚微健康

编辑:代丽丽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