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楼图书馆非遗活动名额供不应求 非遗风车制作现场笑声不断
昨天下午两点,角楼图书馆举办了年前最后一场 “非遗52日”活动。东城区非遗风车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国华一边讲民俗,一边带着大家做风车,即将过年的喜悦洋溢在每一名参与者的脸上。
东城区非遗风车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国华一边讲民俗,一边带着大家做风车,即将过年的喜悦洋溢在每一名参与者的脸上。
“风车是怎么来的呢?说是一个剃头师傅,正月十八在白云观遇见一个老道,老道拿秫秆给他做了一个会转的轮。回来风吹着一响,本来生病的家人一听,病就好了。所以风车以前也叫吉祥轮,有驱邪的作用。”王国华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台下,30名孩子同家长一起听得聚精会神。
讲完风车的文化历史,终于到了孩子们最期待的动手制作环节。左手提溜着圈,右手掐着纸条的尖,绑线的头对着胳膊,从外往里顺时针粘一圈。看似简单的步骤,孩子们做起来却也遇到不少困难,王老师跑前跑后,手把手地解决每一个孩子的问题。“嘿!咱应该糊成圆的,您都糊成美女的脸盘——鸭蛋形了,这就转不动啦……”王国华风趣的点评逗得大伙笑声不断。
一个多小时的活动时间很快过去,在王国华的耐心指点下,每名孩子手中都多出了一个哗啦啦响的小风车。有家长表示,今天是第一次来角图,也是第一次参加非遗手作活动,“没想到这么有意思!以后再有这样的活动,我肯定还来。”
事实上,角图自从去年一月开始,一直都在举办非遗系列活动。一年有52周,角图每周请一位非遗传承人做客主讲,活动因此被命名为“非遗52日”。
非遗活动上线后,马上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活动名额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角楼图书馆有一个同名的微信公众号,工作人员每周日晚会在公众号发布下一周的活动预告和报名二维码。后台数据显示,每次信息发布后,30个报名名额没几分钟就被一抢而空。
从一开始的毛猴、绒鸟、葫芦彩绘,到后来的风筝、面塑、绢花、京绣……,角图举办的非遗活动涉及40余项非遗技艺,每次活动都充满互动与趣味。参与者跟着传承人学习手作技艺,活动后还能拿着自己的成品回家。非遗活动的热情十分高涨,但由于场地有限,角图每次活动只能提供30个名额。为了照顾更多人的需求,角图也会在传统节日期间多安排一些场次,活动内容也会契合时令,如清明画彩蛋、端午做香囊、中秋彩绘兔爷等等,“年后我们的第一次活动定在2月16日正月十二,是跟元宵节相关的做花灯活动,我们会在初七晚上发布活动预告,希望大伙能多多关注‘角楼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莫凡
编辑:辛宏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