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祖孙三代续写建筑情,“中国建造” 成为世界金字招牌

2019-02-09 12:34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人这一辈子,要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做好,也就算得上传承工匠精神了。

大年三十,身处建筑工地的小孙子从澳大利亚打来了越洋电话,向爷爷叙述着异国他乡的“中国年”,除夕夜的团圆饭。朱钰安连连点头,叮嘱孙子要注意身体,好好干,多多学习。这位20世纪50年代求学于清华大学的老牌大学生,带着“让作品成为流芳百世的艺术”的浪漫理想,走入建筑,并把子与孙都引领入门,在传承中共筑美好家园。

大学生为创造艺术入建筑

α射线、γ射线、中子通道……82岁高龄的朱钰安讲起当年建设时遇到的技术术语,仍是头头是道,健谈的劲头不亚于三四十岁的青年人。“师傅是我们的技术带头人,老专家了,开创了焊接技术的全自主国产化。”徒弟吴刚说道。

从1962年入行,到2004年退休,这位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的老牌大学生,在建筑行业一干就是整整42年,直到退休。“本科毕业后,我先在学校里勤工俭学干了两年,1962年选择分配到了当时的北京市建工局下属的北京市工业设备安装工程公司。”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北京市工业设备安装工程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集团。

“当时,我的同班同学们大多都选择去了科研单位,也有人劝过我,可我觉得我喜欢工程,就应该搞工程建设。”朱钰安回忆道,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系学生们总爱提的口号是,建筑是艺术的结晶,是凝固的音乐,“我就是带着这种浪漫的想法入了行,希望自己也能建成流芳百世的建筑作品。”

朱钰安笑着说,浪漫的他到了公司、下了基层,和工人们睡在一张大通铺上,可如何和大伙儿聊得起来,对初涉世的他却不容易。烟酒不沾的朱钰安,为了和工人们套近乎,拿烟票换来了卷烟,结果,第一次学习,一支烟抽了不到四分之一,整个人就晕倒在了床上,被查出是烟过敏。

“拿烟不成了,后来呢?”面对记者的问题,朱钰安想了想说,靠技术和诚信,“就得以技服人,以德服人。”

一夜而起的阅兵观礼台

干了一辈子建筑的朱钰安,做过的工程列起来足足能写满两张纸,其中一提起来人们就很熟悉的工程有北京饭店、北京西站、北京天文馆新馆、中央电视塔、北京燃气公司,还有国庆35周年的天安门临时观礼台。

1984年国庆阅兵仪式中“现身”的天安门临时观礼台,被朱钰安称为“不做会遗憾的光荣工程”。朱钰安回忆,天安门临时观礼台的面积不大,也就大约30平方米,但要求很高。一是工期特别紧,工厂里预制好的模块,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得在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搭好,仪式结束后又得立马拆走。第二就是要思虑周全,既要牢固又要美观。“简单的现场试验,在这个工程里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朱钰安向记者举例,30平方米的观礼台能不能承载约130人?工人们先在样品上蹦蹦跳跳,测试它的荷载能力。人站在楼梯上观看,前方和后方之间会不会互相影响?工人们先比画测量,再实际焊接。“一切细节,我们都要去试、去关注。”

“北京西站工程,我们是做它的站前过街天桥,非常难。”朱钰安说道,因为和北京西站的主体连接,过街天桥只能在现场组装,相当于四层楼的高度之下,主体结构等于是悬空的。“怎么办呢?大家群策群力,最后想出了高空滑移之法,滑动着完成了组装。”

工匠精神就是要不停去试

在采访中,徒弟吴刚数次说起师傅朱钰安是团队的主心骨、技术的领头人,开创了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的国产化进程,而朱钰安自己却总是摇头,说建筑是团体智慧的结晶,从来没有一个人拿主意就能干出工程的。

甚至,就连他领衔研发出的全国产化的密封空间排电焊烟尘装置,朱钰安也推说自己功劳不大,主要是社会力量的帮助。“那是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的第一储备厂工程,14台球罐组成,当时居亚洲第一位。我正好有几位同班同学在科研单位,我就联系大家,共同解决了焊罐时罐内温度和粉尘浓度过高的问题。”朱钰安告诉记者,干工程不像写文章、做理论,建筑攻关必须要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群策群力,“单打独斗、关起门来搞科研可不行,那是建造不出来足可流传的建筑艺术的。”

怎么才能把建筑做到最好,成为一名称职的工匠?朱钰安总结了一句话:工匠精神就是要不停去试,“比如,150摄氏度、200摄氏度、250摄氏度,哪个是最佳焊接温度?只有试了才知道。”

祖孙三代相继投入建筑业

从北京饭店到北京西站,小女儿还上小学的时候,朱钰安就会带着她去工地,耳濡目染之下,女儿也喜欢上了建筑,并在高考时填报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在在北京某家科研院所研究建筑材料与制品。“我家老伴儿埋怨过我,最小的女儿干吗要去学建筑,满身都是泥与土。可我觉得,这行很好,女儿自己也觉得有意思。就是,现在孩子不敢让我去工地,生怕我去给她挑错儿。”

四年前,朱钰安的小孙子也加入了建筑业,如今正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读建筑工程的本科。“一个孩子在国外读书挺辛苦的,还得过盲肠炎,我就一直发短信鼓励他要坚持,要学会干一行爱一行。”

乙亥年的春节,小孙子没有回国,而是选择在当地一个由中国人建造的工程里实习,给中国人做英文翻译,也顺便学点施工技术。“孙子可高兴了,说他每天都能吃上有家乡味道的中国饭了。”朱钰安期待着,2019年就能大学毕业的小孙子,学成后能归国加入中国建筑的大军,继续为自己的祖国建造出更多更好的建筑。“人这一辈子,只有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才可以说对自己满意!”

“中国建造”

成为世界金字招牌

70年前,如果有人说“中国建造”能跃居世界前列,恐怕很难有人相信。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的时间,建筑行业迎来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也迎来了从建筑业大国向建筑业强国的华丽转身。

数字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17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568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7%。2017年,全国各类建筑业企业已超过30万家,其中,具有建筑业企业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达88074个,而从业人数已达到5530万人。

质量上看,世界顶尖水准项目批量建成。例如,突破世界水利工程纪录的三峡大坝;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被国外媒体评价“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的青藏铁路;“蜘蛛侠栈道”是世界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云梯的广州塔;2018年10月刚贯通、有世界最长的超级跨海大桥之称的珠港澳大桥;还有即将于今年内投入运营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此外,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更令人惊喜的是,随着中国建筑企业闯入世界市场,一批标有“中国建造”的项目已经出现在世界各地,成为彰显综合国力的金字招牌。

 

 

来源:北京晚报  赵莹莹

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