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胡同有新风貌,新感受不失老味道
首都规划建设始终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来开展,要把握好“舍”与“得”的关系,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来提升首都功能、提升发展水平;要靠创新发展,舍弃“白菜帮子”,精选“菜心”,腾笼换鸟、调整结构;要加强对疏解的引导,切实为北京减重、减负。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更加讲究方式方法,坚持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稳妥有序推进实施。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政策,同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合力。——习近平
疏整促大数据
环境提升
据北京市发改委介绍,自2014年版《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实施以来,北京市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已达2.16万件,其中2018年为0.36万件。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9所高校5100余名学生入驻新校区。
推动街巷整治向街区更新转变,向平房院落内延伸。比如,西城区金融街20条胡同300余平房院落推行准物业管理,组织综合秩序维护、综合维修服务、院落保洁服务、为老服务、图书阅览等多项服务。“公共区域有人管,院内室内有人问”的设想,已成为正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生活场景。
市民心里话
2017年,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工作启动,不到两年时间,北京的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胡同变得干净了,身边的森林绿地、口袋公园多了起来……如今,提到疏解,整治,促提升,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感觉最深的就是:家门口变漂亮了,生活质量提高了。
三眼井胡同
7米宽的胡同敞亮了
走在景山街道三眼井胡同,目力所及一水儿的青砖灰瓦,全长306米的老胡同里高挂的红灯笼、红底儿的金福字,老胡同里年味渐浓。
“给您拜个早年吧!”红灯笼下,老街坊们碰了面,驻足寒暄,再不用担心身后随时会有机动车焦急的喇叭声。从2017年开始,经过开墙打洞的治理、停车乱象的整治,7米宽的胡同敞亮了,交通秩序好了太多。居民李大妈说,胡同老人多,往年最担心的就是胡同交通问题,真有个突发情况,消防车、救护车进不来着急,现在踏实多了。
胡同里的和巷“议”站是专为居民们设置的“议事厅”,地方不大,居民们的智慧却从这里“爆发”,胡同里哪里需要一片绿化,哪里希望多块阴凉,景山街道依照居民们的意愿去“量身打造”。和巷“议”站的大牌子上还有二维码,未聊尽的话题扫码线上提建议,景山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李贵权说,居民们的线上建议街道也时时关注,反映集中的问题街道及时整改。
“我们这过去还有个老问题,就是臭,尤其夏天,厕所、垃圾都是问题。”大爷大妈们聊到的另一个话题,是来自胡同环境的改变,现在厨余垃圾有人收,垃圾分类有人管,厕所也变了样。2018年开始,胡同也引入了物业管理,每天早中晚三次,厨余垃圾定时拉走。胡同里的俩厕所,经过2018年的“厕所革命”,外观与胡同风貌统一,里面也干净了,居民张大爷说,跟过去最大的不同,是现在厕所有门了,“大冬天上厕所不冷了,过去不是不想有门,它臭啊!”
居民们对三眼井胡同的评价,是“两旧一新”,老胡同、老味道却是新风貌了。
西总布胡同
回归“静胡同、慢生活”
全长754米的西总布胡同,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商铺林立、乱停乱放、绿化缺失、架空线密布杂乱……各类城市问题开始凸显。
住在胡同内的老住户,很多都保持着饭后遛弯消食的习惯。随着胡同周边的餐馆、旅店越来越多,街坊们不由得连连叹气,走在胡同里,抬头看是两侧紧连密布的店铺和车辆,往前看,提包拉箱的人络绎不绝,被各种嘈杂声音淹没的胡同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静谧。
自2017年4月以来,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和“百街千巷”行动计划的多措并举下,胡同内37家杂乱商铺被六家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正规店铺取代。与此同时,实行了“单行禁停”后,整条胡同的平均宽度达到了5米,宽阔的便道旁还见缝插针地设立了三处“口袋花园”。
宽阔整洁的马路便道、口袋花园,取代了曾经嘈杂吵闹的各类店铺。“静(去商业化)、净(干净整洁)、菁(增白留绿,口袋花园)”如今三“jing”合一胡同有望再次焕发生机。现在的西总布胡同,上空没了架空线的遮挡,地面没了乱停的机动车和占道经营的商铺,路面整洁如洗、绿树繁花相互映衬、灰墙红门端庄大气。天气好的时候,行人从胡同西口一路走来,远远地就能望到正前方位于东三环的高耸的国贸三期大楼——这个西总布胡同“独一份”的景致,随着环境整治提升的成果显现而越来越多地被居民们自豪地提起,也吸引了众多游人和摄影爱好者们驻足流连。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殷呈悦、景一鸣、陈圣禹
流程编辑:洪园园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