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篆刻版”百家姓是什么样?一个字刻一个印如何避免单调

2019-03-02 15:20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袁松风学书法自乙瑛碑入手,行书学米芾,小楷习《灵飞经》,后在邓石如和王福庵两家上用功最勤,小篆功力也最扎实。入中国篆刻院学习后,转向吴昌硕、吴大澂和金文,他喜欢用清雅的粉彩纸作书,配以静穆爽健的篆字,促成字与纸的弥合。

作者 张曙光


我和袁松风相识是他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上学的时候。如今的他,中等个儿,圆脸庞,一说话就笑,给人的印象是谦和中带点儒雅,配上一身和体的军装,洒脱中又带着一丝英武。

从初中开始,袁松风就痴迷于书画篆刻。1991年12月入伍至湖南怀化,曾在驻地师范学院美术系研学工笔花鸟,这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5年9月,他在长沙政治学院文化管理专业学习三年,毕业后分配到豫西山区某部工作。2002年起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两年,这使他的眼界更加开阔,专业素质更加坚实。

袁松风学书法自乙瑛碑入手,行书学米芾,小楷习《灵飞经》,后在邓石如和王福庵两家上用功最勤,小篆功力也最扎实。入中国篆刻院学习后,转向吴昌硕、吴大澂和金文,他喜欢用清雅的粉彩纸作书,配以静穆爽健的篆字,促成字与纸的弥合。

在篆刻方面,前期徘徊于当代平正一路的印风之中,当代韩天衡和李刚田两位先生的印风都有涉猎。后来他又买来《中国玺印类编》、《古文字类编》等古玺篆刻类书籍,系统学习篆刻知识,经常坚持临摹,对古玺印的章法、字法熟记于心,在创作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袁松风治印极注重章法的正大静穆和清雅空灵,治印前一定要翻阅各类古玺印字典,搜集大量文字素材,而后布置章法,精心留出较大的空白,文字组合或章法不佳者,不厌数次磨掉重刻。从他2010年获奖的“人家住在潮烟里”,到后来的“独善其身”,再到近期创作的“清虚高朗之怀”等一系列古玺风格作品,证实袁松风已成功走出流行印风的笼罩,打通了“印从书出”的通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华夏姓氏,包含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信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学者任见先生据可靠资料考证,汉族80%的姓氏产生于河洛地区,故而“老家河南”和“根在河洛”的说法是可靠的。袁松风曾在广州和洛阳举办“印证百家姓”,“根在河洛--百家姓系列篆刻展”两个展览,这样的展览是非常有意义的。

2013年国庆节,袁松风的军校同学李荣坤提出篆刻百家姓的想法。经过三年多的收集资料、酝酿、构思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在2016年5月20日开始一百方印的紧张创作,历经两个多月的昼夜奋战,于8月1日建军节完成。

在百家姓排序上,根据的是2015年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人口数前一百位,顺序上成了“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占到我国总人口的90%以上,遵循了时代性和科学性。经典蒙学《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始于宋代,它的排序只是赵家为当朝皇帝就排第一,为了方便识读又编成韵文,在顺序上并没有科学依据。

从百家姓印一百个章整体上看,一个字刻一个印势必定非常单调,袁松风采用四种方法增强其艺术性:在他“清”的治印格调下,使每方印都紧贴经典。这批印广泛借鉴了古玺宽边印、秦代四格印、铸印和明清民国流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众多经典之作,取材甲骨文、金文、小篆和缪篆等文字,看似是经典印,实是经过巧妙再创作的百家姓印,百印百变,达到了“似曾相识,不可名状”的效果。古代玺印中有一大批肖形印,袁松风在百家姓印创作中也进行了广泛借鉴,搭配以传统的吉祥图案。根据内容再配上相关文字:如长宜子孙、金石寿、易得千金等,皆是耳熟能详的吉祥语。综合多种百家姓研究资料,为每个印编纂了一个近百字的长边款,介绍了该姓的属地、出处、源流等内容,洋洋万言,蔚为大观。观此种种,旨在使读者在欣赏精美的篆刻和边款的同时,了解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

(原标题:用篆刻呈现百家姓)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