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其他 > 教育

《都挺好》一家子都有问题,苏母家庭教育害了三个孩子

2019-04-06 10:07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都挺好》这个连续剧,热点都过去了,我倒是看了前三集。看得怒不可遏。这样的爹妈,必须买我的“父母成长课”去听呀。当然,苏母至死也没有机会学习做一个不过分的妈妈,而苏爸呢,在绝对掌控他的力量消失之后,恢复了巨婴的本来面目。

作者:蔡朝阳


当然,在婚姻与家庭中,他也一直是个巨婴,只不过有一个高于他的力量存在,这个力量规划了他婚后的全部生活,他只要服从就好了,所以看起来无非就是怂了点。但是对家庭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说,不成功的父母,也没有办法养育出成功的孩子。这个成功,不是指事业成功,而是指自我实现,活成真实的自我。在《都挺好》里,父母的扭曲,也造成了三个子女的扭曲。我的愤怒,即在此处。

当然,戏剧有来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部分。我不太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家长会偏心到像剧里的苏母那样,把女儿的房间卖了,女儿还不知道。但这个剧揭露的对儿女不尊重的本质,却是一样的。

比如,在这个剧中,看起来,苏母喜欢两个儿子,吃饭时鸡腿一个人一只,而女儿却没份。但在本质上,对三个孩子的个体的不尊重,是同等的。老大是面子,老二是里子,女儿则是可以用来被牺牲的搭头。但是根本的问题在于,苏母并没有把三个孩子,看作三个独立的自由的个体,而是苏母用来实现她未曾实现的人生梦想的工具。

这样,这个剧里的全部问题,根源都在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能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加重要百倍。如果一个人不是在家庭教育中养成健全的人格,即便将来成年,个人生活中,仍会陷入泥潭,不可收拾。直到这个人自我觉醒,能通过自我教育,较好地疗愈自己

这个家庭的症结,其实在于苏母赵美兰。赵美兰嫁给了苏大强,这也是基于父母之命,这不是赵美兰的自由选择。苏大强在赵美兰眼里,是个窝囊废,一辈子只是一个图书管理员。但赵美兰原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因为父母的决定,不得不嫁给苏大强,这就使得赵美兰的一生,陷入悲剧之中,她的一生,没有得到爱情,也没有实现自我发展。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其人性的深处,都有自我实现的本能。这一本能暂时被压抑,必定会以另外的方式,曲折地表现出来。

赵美兰不能自我实现的愿望,赵美兰与苏大强之间扭曲的夫妻关系,赵美兰没有得到爱情的现实,构成了这个三个孩子的原生家庭。赵美兰给与了她的三个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

因为没有能够自我实现,她就把一辈子的希望放在了大儿子身上。果然,大儿子考进了斯坦福,是一代学霸,学成之后,在美工作,是一家人的面子。但我们真实地看到,这一家子,都不是为自己活着的,而是为了面子活着的。这一点,完完整整被长子苏明哲接受了。

我们看到,苏明哲,其实也是没有自我的。他一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妈妈的面子,为了家族的面子。他一辈子也在扭曲自己,而不是自我实现。因为,考斯坦福,并不是他自己自觉自愿的选择,是妈妈寄予在他身上的热望。是以,之后,他因为母丧归国,却完全不能承担任何一件家庭的重压。

二儿子是个妈宝男,啃老族,一无是处。大学考不上,妈妈花钱买的;工作找不到,妈妈给安排的;娶媳妇买房子,同样是妈妈给安排的。但我为什么要说,二儿子跟大儿子表面上完全不一样,但本质上同样没有被苏母尊重呢?

因为,赵美兰跟所有正常的妈妈一样,有溺爱的一部分,也有严厉管教的一部分。这两部分按说应该是能量守恒的。然而,这位妈妈,把严厉管教全给了长子,而把所有溺爱,全给了次子。之所以叫做溺爱,就是,这种爱,完全没有边界。于是,二儿子完全没有能力去承担自我生命的责任。他跟老大一样,同样没有发展出自我,成为一个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成年人。

只有三女,就是姚晨演的那个,因为一直被重男轻女的家庭无视,没有人保护她的童年与少年,任其野生,反而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然而,我们没有看到的是,这个小女儿,其实也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甚至连谈恋爱都不会。为什么缺乏安全感,因为她从小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安全感的缺乏,来自童年爱的匮乏。如果个人的生活不能幸福,那么,即便挣很多的钱,成很大的名,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片子,真是一个极好的讲述家庭教育的片子。我们从事教育行业的,真的可以得出很多很多的教育原理。这个原理,说千条道万条,就是一句话,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自我的本分。

这个本分就是,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个需求,我们要能尽量地支持到他。从而互相接纳,彼此支持。所以,关于家庭教育的原则,关于我们这些熊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 可以归纳为8个字:爱你所爱,如其所是。

父母家长要给与孩子足够的爱,无差别的爱,这种爱,是孩子将来成人之后,获得幸福的能力的根源。一个童年无爱的人,长大了,他会对世界抱有戒心。

那么,怎么爱我们的孩子呢?就是,要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本性成长。孩子,每一个都不一样,他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他有自我个性的特质,我们做父母的,做教育的,不能强求他们一律。更重要的是,不能像杨美兰那样,因为自己没有实现某一理想,就强迫孩子去替她实现。孩子不是我们实现自己的工具,孩子是他自己的。

当你能做到以上这两条的时候,你就发现,你可能已经培养出了一个了不起的、杰出的孩子;即便不是出人头地,也一定是健康、乐观、幸福的孩子。这些良好的元素,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即在于,让每个人都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是毋庸置疑的。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