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地理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史话:谁人在此垂钓

2014-09-23 11:33 编辑:TF000 来源:网络

自古以来,独爱垂钓之人不在少数,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宋代诗人王令在《不愿渔》中曾云:“古今同为渔,意义不相似。”不论是以为乐趣、享受自然,还是避世隐居、修身养性,又或是以船为家、以渔为业,他们都勾勒出了自己心中的水之色彩,以致提起垂钓之事,便有无数故事、传说惹人过耳,甚至许多都以地名之方式流传至今--

±±¾©ÉîÇïÒøÐÓÒ¶ 22

 

因姜太公在此隐居垂钓而得名的陕西宝鸡钓鱼台,少年韩信于城下为果腹而钓鱼的江苏淮安钓鱼台……而北京城内的钓鱼台更是热闹,有:南钓鱼台、东钓鱼台、西钓鱼台,最后一个就是名声最大的玉渊潭钓鱼台。

从西钓鱼台地铁口出来,已不见清晨的明朗,天阴了下来,沉沉的。路倒是很好找,于是我也清闲了下来,边走边玩,不光有行道树的浓荫作陪,还有更为闹腾的小活物--不可数的蚂蚁在地上乱窜,这样看来,是快要下雨了,莫怕莫慌,随身物里总有一把雨伞的。

494606

走了半天,不见鱼池亦不见台,右手旁是大马路,左手旁是不知尽头在何处的居民楼,越走越摸不清这位置了。好不容易寻一个岔口,古色古香的大门,武警守卫,没有任何标志。终于到了,这就是由清代乾隆皇帝建造的钓鱼台行宫改造而成的钓鱼台国宾馆,是我国国家领导人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地点之一,用做来访国宾的下榻及会晤、会议场所。在这里入住的都是各国元首及重要客人,也怪不得把守的如此森严呢,我想我也是不得入的。和门口的管理人员沟通了一下,果然还是没有机会参观,于是闲聊几句。

494568

“听说门前有当年乾隆御题的‘钓鱼台’三字,我转了一圈也没有看见,是在里面吗?”

“对的,就在那个方向,可是你是看不着了。现在虽然是对外开放,也是各种企业活动和其他的大型活动,个人是不接待的,要有什么采访的媒体也是先申请再通过管理局批准。”

啊,可惜今天没眼福啦。我随之又问:“那现在还有望海楼吗?还是可以俯瞰玉渊潭全貌?”

“有啊,都保留着呢!古时候的东西基本全在。就是钓鱼台城(当时的外围城墙)拆了……”

正聊得起兴,忽地掉起点来,这晚夏初秋的天气真是捉摸不得,人家忙着做措施,我也就不得打扰了,于是慢悠悠地撑起伞,继续前行,往玉渊潭公园走去。

进了公园东门走不远,就能看到东湖。也许是天气的原因,公园里人不多。因修码头这边暂时还不能租船。沿着河沿儿走,涨着雾气,竟不能清楚的看到对岸的景色,想不到碰巧雨天来,还能品到另一番风味,也就更加好奇古时候皇家于此垂钓的景象了。

早在辽代,玉渊潭就吸引了皇家的注意。当时北京是陪都,叫南京析津府。玉泉山水由西北而来,流经玉渊潭,注入城外的护城河,这条河道主要用于运送粮食,于是被称为“萧太后运粮河”。更有传说讲,辽圣宗年轻时就奉母亲萧太后之命,在此读书涉猎。金代正式迁都北京,这条护城河也一直沿用。弯弯的河道构成一片水乡,于是不少官商富户沿河建园。玉渊潭周围也不例外,人们称这儿的园子村落为花园村。相传,金代著名的文学家王郁自幼就居住在花园村,成年后亦是隐居于此,并且自驻高台专供钓鱼之用。等到金朝第六代皇帝金章宗即位,皇家才目及这片水域。这山水缭绕的地方终于被划为禁地,建成同乐园行宫。园中奇花异草遍布,假山、亭榭、露台散置。金哀宗还御题这么一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昔日之景象:“金主銮舆几度来,钓台高欲比金台。可怜台下王飞伯,不及鯈鱼得奋腮。”

到了元代,嗜好水草游牧的蒙古贵族亦是对这玉渊潭水情有独钟,一时间,周围别墅林立,有“百官厅”之说,成为盛极一时的游览胜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廉希宪的“万柳堂”。但是在元末熊梦祥所撰写的《析津志辑佚》中有这么一段话:“钓鱼台,在平则门西花园子,金章宗于春月钓鱼之地。今虽废,基址尚存。”看来那时候就已繁华不再了。而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下层,崇尚简朴,重视祭祀坛庙,轻视休闲园林,其家法影响了明后世皇帝及大臣的嗜好,并直接导致了明朝前期中国园林艺术的沉寂。明政府在玉渊潭设官庄、官田,此时的玉渊潭钓鱼台也就“不台,亦不亭了。”

遂至清代,才又有了转机。乾隆三十六年,宛平县涝,香山、玉泉山、昆明湖都受到了洪水的威胁。于是,三十八年,疏浚玉渊潭,并筑河闸,通旱河,将雨水、泉水引入玉渊潭。三十九年,乾隆皇帝降旨建钓鱼台行宫,并为其题字著诗。晚清李慈铭所著的《越缦堂日记》对此有详细记载:“钓鱼台地属玉河乡之池水屯,亦曰花园屯,去三里河西北里许,相近有圆通观,为金主游幸处……乾隆三十八年,浚治成湖,以受香山诸水,于湖之东口置闸以蓄泄之。”现在钓鱼台国宾馆所用的大部分建筑就是清朝乾隆所建行宫的遗留。

不自觉就走到了东西湖之界,再往前就是樱花园。除了这皇家园林之头衔,公园里最著名的就是这花儿,只可惜,季节不对,无法观赏到这粉红花海,只得等到来年春天。从横跨东西湖的桥上过去,再不远,就是八一湖。这湖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和调蓄洪水安全度汛,在旧湖南边挖的一个约10公顷的人工新湖,状如葫芦,因由附近的部队军人义务修建而得名。新旧二湖东西两端相联,既可引水,又能蓄水。这一园三湖,芦苇荡荡,造景自然,又赶上这雨,点点涟漪,鱼儿也轻抚水面,好不热闹。

此时天空已然大白,我竟没有发觉,走过八一湖上的小桥,南门就在眼前,再回头一望,雾气虽已不在,却还是看不到国宾馆的影子。这让人怎么也想不到两地竟挨的如此之近,一个供百姓游玩,另一个又突显国之庄重,看似不搭调,却没有比其再和谐的了。

路上的行道树经过雨水的洗刷变得更加葱绿,蝉又燥热的鸣叫起来。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