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全面二孩”放开后生育率不及预期,二娃医药费报销成问题

2019-04-19 13:42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从二娃呱呱坠地到年满十八周岁,职工父母每年可以从单位申请的医药费报销额度是多少元?对于80后的父亲史先生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零。而对于杨女士来说,有了二娃后,连老大的医药费报销也无法再享受。2016年,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鼓励年轻父母们多生育。三年过去了,生了二孩的父母们发现,诸如子女医药费报销等配套措施却依然未能跟上。

王晨瑀 制图

■生了俩药费报销只给一个

严格说来,北京市民史先生属于响应国家生育号召而走上二孩之路的80后父母。2016年北京市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史先生夫妇一商量,决定要个老二。“一方面是觉得独生子女太孤单,两个孩子的话可以互相陪伴着长大,另一方面是觉得既然国家鼓励生育,那支持政策总不会少,咱也能搭上点政策的春风。”史先生说起当初的考虑。

2017年,老二呱呱坠地。在体验了再为人父的喜悦后,史先生发现在大城市养娃的成本不低,压在身上的经济担子着实不轻。其中一项成本,就是孩子看病的支出。“孩子小的时候是经常要去医院的,一年下来怎么也有个七八趟。去一趟医院,少则300元,多则上千元。”史先生举例,小朋友误吞枣核挂急诊,光检查费用一次就得500元。“我们粗略算过,有了老二后,俩孩子一年的医药费花销至少在5000元。”

史先生所在的单位是有职工子女医药费报销制度的,以前只有老大的时候,他就曾办理过报销申请。“老二看病的钱,是不是也能报一部分?”带着多报一点儿的期待,史先生来到相关部门,得到的答案却令他失望。根据单位的政策,如果是独生子女的话,父母双方单位可各报销一半医药费;如果是二孩的话,每个孩子各报销一半医药费,可以选择父母双方任一单位进行报销。

也就是说,像史先生这样的情况,老大的医药费最多只能报销50%,老二的医药费同样最多报销50%。“二分之一加上二分之一,不还是等于一?不管你生了几个,医药费报销都按一个来。”在史先生看来,这样的规定和鼓励生育的大政策似乎并不协调。

■有了二娃后一个都不能报

国家自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当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比2015年多出生131万人,成为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记者身边的许多70后、80后父母,也是在2016年迈入了“再生一个娃”的行列。2016年至今,三年过去了,不少二孩父母发现,有些配套措施还是跟不上现实。

北京市民杨女士同样也有医药费报销的烦恼。“我家老二自出生后就挺皮实的,很少去医院看病,所以两岁前也没想过医药费报销的事儿。”杨女士说,近期因为气温忽冷忽热,两个孩子先后感冒发烧,跑了不少趟医院,花了不少医药费,这才让她想起去单位咨询一下子女医药费报销的问题。结果,一咨询才知道,因为家有二孩,单位不仅不能给杨女士报销老二的医药费,连老大的医药费也不允许报销了。

“我得到的解释是,目前的职工子女医药费报销制度针对的是2016年3月之前出生的独生子女,而2016年3月后出生的二孩如何报销医药费,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在杨女士看来,尽管原先每年1000元的医药费报销额度并不多,但它表达的是国家鼓励计划生育的态度。“如今,既然鼓励大家生二孩,配套措施怎么迟迟跟不上呢?”

■生育意愿为什么不如预期

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和专家们预期中轰轰烈烈的“生育潮”大相径庭的是,短暂增长了一年后,出生人口的增势便戛然而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6年比2015年多出生131万人,成为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又减少200万人,10.94‰的人口出生率也创下1949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未来局势同样不容乐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里就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最大的人口事件莫过于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到来。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多生娃了?面对生育率远不如预期的现实,专家们多将分析落脚于两点。第一,是政策决策者和生育群体思维方式的差异。改革开放40年,除了经济大发展之外,也带来生育观念的改变。部分年轻人已经不认为孩子多了是一件好事,在观念上对生一个孩子或者不婚、裸婚都更加包容。第二,则是一二线城市包括房价、教育、医疗支出等因素导致的高养育成本,也使得生育意愿下降。

“父母老是劝我们再生一个,说他们愿意帮着带娃,可再生一个岂止是带娃这么简单的。”80后的妈妈小波就告诉记者,双方父母劝她生二娃已三年,可直到今天,她还没做好要老二的心理建设。

“就不说买两套房子的事情了,光是孩子的教育支出,就是相当大的一笔开销。”小波给记者算账,仅仅是给上幼儿园的儿子报兴趣班,一年的支出就达到1万元。“可你知道吗?我家儿子在班级里算是参加兴趣班最少的。舞蹈、英语、跆拳道、溜冰……班里好多孩子一个人能上五六门兴趣班,有时候也会逼得我思考,是不是还得再报一两个,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看病难、看病贵,同样也是年轻父母们不轻的负担。“每次带娃去儿童医院看病,那人山人海的,光排队就得耗上半天。”80后的北京妈妈小航去年刚生下老二,孩子的一场肺炎,就花掉了5万元。

■期待配套政策赶紧出台

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北京市关于职工子女医药费报销的规定,只出现在2016年3月通过的《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其中第十九条提到,已经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凭证享受的奖励和优待中就包括“独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费和十八周岁之前的医药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报销。”不过,对于二孩父母,并没有具体规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也有单位主动修订了和二孩有关的相关政策。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宋女士就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单位就修订了子女医药费报销制度,无论是家有一娃还是家有二娃,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每年最高1000元”的同等政策。“其实,单位里真正生了二孩的人很少,并不会增加太多的员工成本。”

“要想调动80后的生育积极性,光喊口号是没有作用的,各种配套措施和配套政策都得跟得上才行。”史先生和杨女士都向记者表达出了同样的想法。

当然,对于配套措施的期待不只是北京的二孩父母才有。2018年,全国多个地方也出台了多项鼓励生育的政策,但主要集中在延长产假、生育补贴等方面,仍属于“小恩小惠”。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也提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如果不通过财政补贴的手段降低生育成本的话,人们的生育意愿是很难提升的。

 

 

来源:北京晚报 赵莹莹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