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深挖德云社演员众筹事件,民政部引导修订自律公约,平台协议藏“玄机”

2019-05-10 09:38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互联网筹款治病“口水仗”再起。近日,某演员“有车有房”还在网上筹款治病,引发网友质疑。对此,水滴筹相关负责人称,有房有车也可以发起筹款,只要发起人按照平台规定提交相应证明材料。民政部最新回应称,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但由于影响到慈善领域秩序规范,下一步将引导平台修订自律公约。

资料图 新华社

记者调查发现,相关平台虽然要求求助者提交家庭经济状况材料,但如何有效核实却是难题。专家认为,隐瞒家庭真实经济状况而发起求助,是欺诈行为;互联网平台可尝试设置“撤回键”,尽快建立行业组织联盟,出台相应行业规范标准。

诧异

求助不是慈善募捐,真实性由信息发布者负责

“救救这个家!男子患病急需手术……”当肖亚芳在朋友圈看到朋友转的这一条求助信息时,毫不犹豫点了进去。在“扫”了一眼患者的情况说明和住院图片后,她很快捐献了50元。

“当时只觉得患病的人是老乡,需要十万块钱,就当献一点爱心吧!”肖亚芳说,没想到“反转”来得这么快。两个月前回老家,她才从邻居口中偶然得知,原来去年在网上筹款的那位老乡,治病前后不过花了五六万元钱,平时在北京还经营着一家中餐饭馆。“可以说,家庭条件比我家还要好点。”

肖亚芳心头一阵不爽,当她再次点击那个链接时,赫然发现页面下方还有一个平台声明——该求助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真实性由信息发布者负责,XXX提示您了解详情后进行帮助。“如果当时我知道是这个情况,可能会再理智地考虑一下吧。”肖亚芳说,如今她对朋友圈里的各种求助会本能地多些警惕,“也不能说伤着爱心了,感觉平台完全可以设置一个‘撤回键’,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多个选择。”

现实中,像肖亚芳一样热心的人并不少。“经常捐个五块十块的,也不多。”上班族李强说,自己平时关注网上的求助信息比较多,而他在捐助时,也很少在意求助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到底如何。“呈现出来的信息是真是假,判断不了,听说有些病历都可以操作”。李强认为,平时很难对一个求助者的真实情况足够了解,“如果不是身份特殊的人,一般人也没兴趣去扒人家有没有车和房,是不是真走到绝路了。”他说,倘若平台不注意审核信息真实度,某一天,很可能会“误伤”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近年来,类似在网络上求助或众筹募捐的“反转”事件,已发生过多起。“一元购画”刷屏事件、深圳“罗尔事件”、河南太康县“王凤雅事件”……每一起所伴随而来的争议和讨论,都曾轰动一时。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慈善法》施行约一年时间,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就超过了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

调查

简单填信息,平台自动生成求助“情节”

既然个人层面难以核实求助者的家庭信息和经济状况,相关平台在个人求助之时,对各项信息是如何要求和审核的呢?

轻松筹、水滴筹和爱心筹三家互联网平台,都要求求助者保证所填报信息的完整、真实、合理,在页面上还设置了举报/质疑的端口。并且,在“我承诺”部分,专门有一条内容为“积极配合赠与人及平台的要求,说明受助人疾病情况、治疗花费、家庭经济情况等,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轻松筹和水滴筹平台客服工作人员也均表示,家庭经济情况需要上传资料,且有专人负责审核处理。

记者在其中一家平台试验,首先需输入所需要筹集的金额、姓名、身份证号和病因,点击下一步页面跳转后,原本简单的一句话求助说明,立即自动扩展为一百多字的带有感情的“情节故事”。如果对自动生成内容不满意,还可以点击“换一换”继续生成其他口吻的求助内容,筹款标题亦然。此后,提交医疗材料和生活照后才能提交审核……

此外,虽然三家平台要求求助者提供各项真实信息,但在其用户服务协议中,平台还是给予了自己一定的免责空间。这意味着,在决定捐助之前,用户自己甄别判断的义务更大。比如,水滴筹《用户协议》“风险提示”中写到:平台仅向用户提供筹款的技术服务。赠与人在决定对项目进行资金赠与前,应对筹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独立审慎地做出是否支持的决定。轻松筹《个人求助服务协议》中规定:您理解通过平台发布的任何信息,平台并不能保证其完全真实或者准确,您应进行理性分析、判断后决定是否捐赠、资助。

而在爱心筹平台《用户服务协议》中提醒,爱心筹会审核用户提交的每一份资料,但无法保证审核用户每条信息发布的动机和内容的真实性,因其使用爱心筹服务而产生的一切后果也由其自己承担,爱心筹对用户不承担任何责任。

另一面,水滴筹平台此前对媒体表示,当前平台对车产、房产、存款等家庭经济情况普遍缺乏合法有效的核实途径。如此现实下,如果捐助者改变主意,捐出去的钱还有渠道“撤回”吗?对此,相关平台规定不一。水滴筹称,“赠与人一旦向项目提供支持资金后,不可单方取消支持。”而轻松筹则声明,如果违反协议和平台要求,被实名举报或投诉的,若审查证实,将对项目下线处理,项目上线期间筹集的款项将原路返还捐赠人,涉嫌违法的,还将进一步向有关机关检举。

观点

隐瞒经济情况属欺诈,平台可探索“撤回键”

“互联网上的看病求助,是一种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要诚实信用。如果求助者生活出现了特别困难,那么就应该本着诚信的原则,公开自己应当公开的事项。其中,就包括家庭收入等经济状况。刻意隐瞒或者编造虚假信息,属于欺诈行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护宪律师事务所主任卫爱民认为,如果捐赠人发现受捐者信息有假,则有主张予以返还所捐财物的权利。“倘若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可能涉嫌诈骗犯罪。”

针对家庭经济情况等问题,卫爱民分析目前互联网平台缺乏相关法律去调查信息真伪。“对于新环境下产生的问题,要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现在你让他怎么审查真伪,缺乏法律支撑,审查不了。”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则认为,互联网平台对其所审核发布的信息负有保证真实、监督检查等道德义务,但是不要对其道德义务要求得过高。“互联网求助或众筹是一种爱心行为,与低保、救灾、福利等形式相比,其标准和视角很不一样。”他认为,一味要求平台审核求助者所有相关的财产信息,在技术上存在一定困难。

“目前来看,确实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互联网平台必须对求助者的家庭收入进行核实。”王振耀说,但同时他也认为,在技术和机制等层面,可以尝试做一些调整。“一些人提议的‘撤回键’、‘后悔键’等,可以探索。这是个新事物,要根据大家对捐款的要求做出适度调整。”

王振耀建议,互联网平台要想走得更远,应抓紧时间制定行业统一标准。“需要尽快建立相关透明规范的标准。信息透明到哪一步、拿什么保证信息透明,应该有一个标准。”王振耀说,各平台同时应当建立起行业组织联盟,与政府部门形成良性互动。一旦出现事情,可以结合行业自律标准统一研究。“标准别太粗放,行业内部不要陷入恶性竞争,要与政府部门有密切互动,及时通报,形成比较好的互动机制。”在他看来,未来互联网求助可能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关键在于要有沟通和解决的机制。“出问题就修改,再出问题再修改再完善。”

 

 

来源:北京晚报  李松林 插图 宋溪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