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3万字中篇小说变26万字 “白乙化传奇”为何越写越长?

2019-06-17 12:27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作家周诠历时两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白乙化》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从两个角度塑造主人公白乙化,一个是现实中的抗战英雄,另一个是文化信仰的探寻者,对白乙化的战斗人生和心路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让读者了解白乙化这位并不为人熟知的抗战英雄。

白乙化实有其人,是著名抗战英雄。他生于1911年,自幼习武,饱读诗书,年轻时在北平中国大学就读,毕业后留校。作为北平中大学生会负责人,他参与组织了“一二·九”运动,被誉为“一二·九虎将”。从辽宁到热河,从内蒙古到山西,从平西到平北,白乙化的抗战足迹横亘中国东北和华北,其中,在平西门头沟、房山和平北延庆、密云抗战期间,他所率领的“老十团”(冀热察挺进军步兵第十团),多次给日寇以重创,令敌军闻风丧胆。1941年,白乙化在指挥密云马营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0岁。白乙化姓白,皮肤白皙,智勇双全,用兵出神入化,人称“小白龙”,其人物形象和抗战故事在北京、辽宁、河北一带广为流传。

作者周诠,北京延庆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爬台阶的鱼》、中篇小说集《生死界》。其中篇小说《爬台阶的鱼》《虎爷》两获梁斌小说奖。周诠1998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201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现为延庆区作家协会主席。

白乙化人生最后的几年都是在北平周边进行艰苦的抗战,并最终牺牲在这片土地上,因此在延庆、密云、门头沟等地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周诠告诉记者,自己出生并成长在延庆区一个深山小村——千家店镇花盆村,从小就听当地老人讲过“小白龙”(白乙化绰号)的传说。“我姥爷当过兵,从小就给我讲‘小白龙’,村里很多老人都能说一段。”写作《白乙化》的构想来源于2016年春天,当时周诠调到延庆区文联,区里正在筹拍抗战题材纪录片《北平以北》,于是他就进行了大量田野调查、搜集资料,开始对这位曾在平西、平北一带作战的抗战英雄白乙化有了全面的了解。纪录片拍完后,周诠觉得白乙化的形象非常生动,故事十分精彩,完全可以单独拿出来写一部小说,于是他便着手动笔。

“他的经历非常传奇,拉过黄包车,会踢足球、练武术、练毛笔字,在北平上过大学,后来又成长为八路军团长,最后光荣牺牲。”在周诠看来,白乙化作为抗日英雄,身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文化、爱读书。“如果他生在和平年代,可能也是一位知识分子。”因此在他的小说中,他合理虚构了白乙化喜欢读鲁迅小说、日本文学的情节。

在写作过程中,密云县史志办主任郭生河给予了周诠很大帮助,郭生河在人民大学毕业时的论文写的就是白乙化,后来又将论文扩充成了传记图书《抗日民族英雄白乙化》,为周诠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史实材料。为了写作这本小说,周诠还去辽阳探访了白乙化的后代,寻访了白乙化的故居和他出生成长的地方,与当地的文史专家进行了交流,获得了更多素材与灵感。

“开始我的计划是写一篇三万多字的中篇小说,结果越写越多,三稿写完已经26万字了。”周诠说。

周诠对白乙化有三个定位:第一,他是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二,他是知识分子,文化精英;第三,他是东北汉子,血性男人。周诠告诉记者,历史上的白乙化有一句座右铭:“完善自己,影响旁人”,这成为他塑造白乙化这个人物形象的一个准则。“这个人极其有魅力,威武高大,幽默风趣,他对普通士兵都特别好,但是对同僚和上级,严肃起来有时候会很不讲情面。”

作为一部小说,《白乙化》里面也有作者虚构的成分,比如虚构了一些他的战友,以及描写了他“发乎情、止乎礼”的感情故事。周诠表示:“我始终坚定一个信仰,主要人物不能变,写白乙化就是白乙化,不能虚构没有底线。”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成长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