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段子大多是真的!垃圾分类让上海人的精细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2019-07-23 15:01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7月1日起,上海市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一时间,“侬是啥垃圾”等上海垃圾分类段子全国走红。

“网上关于上海垃圾分类的段子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真实的,上海对垃圾的分类要求非常严格。如果说,上海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经验,我想一方面是铺天盖地的宣传,另一方面就是上海人具有很强的执行力。”16岁的姜嘉亿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五口人住在上海闵行区的静安新城。这个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今年6月份起,姜嘉亿发现,小区垃圾站重整一新,到处都贴上了垃圾分类宣传标语。

不仅如此,大街上的很多广告屏也都在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无论是人民广场,还是南京路步行街,大街小巷几乎所有的垃圾桶都贴有分类标识;上海地铁全线网的垃圾桶,也都换成了分类垃圾桶;打开电视,每天都有介绍垃圾该如何分类的节目;每天下午六点左右,楼下会有里弄大妈拿着喇叭,循环播放注意垃圾分类、禁止高空抛物的提示;大家平时聚在一起聊天,也会不自觉地聊到垃圾分类……

正是在强大的宣传阵势下,严格的分类措施遍布了上海市区每一个角落。在姜嘉亿家,光垃圾桶就置办了四个,什么垃圾分到什么桶里,分起类来有条不紊。

早晨七点,睁开眼伸了伸懒腰,洗漱完毕后,姜嘉亿坐到桌边吃早餐。爷爷姜国春准备出门遛弯,再顺手买回一家人中午的小菜。他提起门廊前扎好的垃圾袋,到了垃圾投放点,解开袋子,一手端着底部,一手推开湿垃圾桶盖,将头天晚上一家人吃剩的西瓜皮倒了进去。怕没倒干净,他两只手又拎着塑料袋边抖了抖,然后,将袋子丢进旁边的干垃圾桶中,在旁边的洗手台把手清净。

姜国春在超市买了个蹄髈,用水冲洗干净,把蹄髈按在案板上,拿着刀在骨头处切开一道口子,贴着骨头小心翼翼地把肉剔下来。不一会儿,骨肉分离,肉整齐堆好,骨头丢进了旁边的干垃圾桶,案板上的碎肉则扔进装满瓜蒂、菜叶的湿垃圾桶里。百叶结红烧蹄髈、炒青菜、冬瓜鸡汤……当姜嘉亿的奶奶把饭菜摆上桌后,又在两端各放了一个骨碟,方便将吐出的骨头倒进湿垃圾桶。

午饭过后,姜嘉亿到厨房剥了颗火龙果,顺手将皮扔进湿垃圾袋内,回屋里看起了综艺节目。看综艺不来杯奶茶?实际上,自垃圾分类条例实行以来,姜嘉亿再没喝过奶茶。“实在太麻烦了,”姜嘉亿无奈地说,没喝完的奶茶要倒进下水道,珍珠要丢进湿垃圾桶,奶茶盖要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奶茶杯要丢入干垃圾桶。改变已经在上海发生。垃圾分类,让上海人做事的精细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来源:北京晚报 刘琳 师悦 张雪 王淑菲

编辑:tf00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