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北京地铁,每一条线路背后都藏着无数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2019-08-09 07:18 编辑:TF018 来源:北京晚报

李辉从家乡来北京二十年了,初到时北京地铁只有一号线与二号线,那时起他便开始了坐地铁上下班的生活,直到今天,他出门还是会坐地铁。五年前,他忽然萌生了将在北京地铁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一本书的想法,以故事的形式,写北京地铁的每个细节。

作者:夏安


资料图 程功摄

李辉搜索了一下自己的阅读历史,发现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写地铁或乘客的的文学作品,这个发现让他一路兴奋。新闻报道中的地铁往往与“开通”“拥挤”“安检”等词相关,但在李辉这个“资深地铁族”来看,地铁似乎是一座地下城市,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像一个小社会,更像另一个世界的江湖。于是每天上下班在地铁的时光成了他体验、观察、打腹稿、构思故事的“创作进行时”。

“我是来自乡村的人,在城市的地铁里穿行的时候,我会想到另一片天地。”李辉说,他曾为这本书考虑过另外一个名字:《锥行》,因为懂得“蜗居”,就懂得“锥行”——在地铁里,以立锥之地前行,“不过,有朋友说,‘锥行’并不能准确、公正地形容北京地铁,毕竟,我们坐地铁,也有不那么拥挤、坐到座位的时候。”

《假如你在地铁里遇见我》书中的八十多篇文字,写到了北京地铁的方方面面,是国内首部以“地铁”为题材,记录和展现千千万万地铁族“地铁生存”“地铁人生”的纪实文学作品。李辉以“我”和朋友“李老三”在地铁里的境遇为叙事主线,每篇一个主题,讲述一个或若干个精彩的故事,涉及地铁的“安检”“拥挤”“换乘”“迷路”“爱情”“打架”“骚扰”“广告”“手机”“看书”“民工”“城乡”等等关键词,极全面、细致地描写、记述、总结了地铁人群的生存百态,展现了北京地铁的真实风貌。

全书内容轻松幽默,富含哲理,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画面感。作者以丰厚的素材、真切的感受,忠实而富于创造性地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千姿百态、万象俱生的地铁世界:既有对地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整体概括,也有对地铁出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既有对乘客心理细致入微的探究,也有对乘客乘车行为的全景“摄录”写实——堪称对于城市地铁“教科书”般的全记录。

有些文章的题目干脆就是出有趣的问题,比如《地铁里的土去哪儿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迷路》《为什么地铁里遇不到爱情》《为啥大家都爱看手机不爱看书》《西单站有多少盏灯》《试喝一口水有多难》几篇,引人不由得思考。作者对北京地铁的特点概括也有独特之处,比如《陌生人世界》道出了一种新型都市人际关系——“挤地铁关系”,亲密而陌生;《地铁很年轻》写到了近些年北京地铁的高速发展,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线路或站点开通,与公共汽车和私家车相比,地铁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我是如何渐渐对乞讨者失去同情的》写到了地铁乞讨背后的复杂生态;《换乘:无法省略和缩短的路》写到了军事博物馆、国贸等几个“最复杂换乘站”的体验;《地铁卖报人》一篇写到了在地铁卖报的一群人,吆喝着“晚报!今天的晚报!大事小事全都有!”或许你也曾见过这场景。

李辉看来,地铁本身是有故事的,坐地铁的人,不但把自己的故事带进地铁,还在里面一路制造新故事。所以,地铁里的故事,比地铁里的人要多。

(原标题: 北京地铁生活实录)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