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京华寻旧录:科举发榜状元排场大 可从皇帝专用中门进出紫禁城

2014-10-08 11:48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10月8日讯, 中国人心目中,只要是和皇帝沾边的事情,照例都要加上个“皇”字。在老北京的四重城墙中,皇城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道。有墙就有门,今天要说的,就是这皇城的门,这里面的掌故和讲究。

2

大清门

大明门:城头变幻大王旗

按照明朝人的理论,这座皇城一共有六座城门。明末太监刘若愚在自己的《酌中志》一书中提到皇城的正南门是大明门,这座城门可以算得上是明朝的“国门”,从门的命名上就非常不俗:以国号为名。后来到了清朝,这里被改称为“大清门”,延续了自己国门的地位。而后来的中华民国,则将其改称为“中华门”,同样是利用了国号。

这里不得不提一提1917年的张勋复辟,他率领着自己的辫子军“光复”了清王朝,这之后的十二天中,大清门真的是见证了“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历史事件。话说张勋复辟之后马上派人把中华门的匾额摘下,换成原来的那块“大清门”匾额。搭架子的工人们换好匾额后,并没有撤换脚手架(可能是没来得及,也可能是大家估计到过不了几天还得换回来)。而这场复辟闹剧也确实只上演了十二天后就以失败而告终。大清门的匾额,虽然已经破旧得掉了一块漆皮,又被重新更换回了中华门。脚手架也自然不用拆了再搭了。

如今这座城门已经不复存在了。其原址上现在毛主席纪念堂。

长安左门:见证科举发榜盛况

4

从大明门往北,沿着千步廊走过去,就到了承天门(即今天的天安门),承天门东侧为长安左门,西侧为长安右门,长安左门附近都是一些文职机构。而长安左门外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事件的发生地,那就是科举发榜。

清代的科举考试中的会试,大多是在开春的阴历二月或三月举办。这时候为了照顾考试的举子们,政府都会派发棉衣、姜汤和茶饼,有时候还会配给一些粥饭,以抵御北方寒冷的天气。说实话,那时候的考试,着实还是需要毅力的。以首都北京为例,无论乡试还是会试都在贡院中举行,里面是9000多间像牢房一般的“号舍”,这些应试者们要经历三大场考试,每场三天。这九天考试过程中考生们只能在号舍里面吃喝拉撒睡。而且按照考试制度,号舍还必须得锁门。这一锁了门想要出来就难了,因此这里最怕的就是火灾。明正统三年,北京贡院着了一次火,一下子烧死了九十多名应试的考生,当时的英宗皇帝给每个遇难的考生配备了一口棺木,并将他们集体掩埋在朝阳门外,给这座集体墓葬起名:天下英才之墓。

经历了会试的选拔之后就可以进入到殿试了。这是最后一道关,命题人是皇帝,阅卷的老师们也都是内阁大学士,考试地点在紫禁城内。考试前一天,大学士们拟出几道考题,由皇帝从中选定,然后刊刻印刷试卷。第二天考生们考完试,试卷要进行弥封和誊录。避免通过辨认笔迹来走后门。之后就是在内阁的满本堂这间屋子里进行阅卷。和现在的考试非常类似的是试卷的后面还要贴上一张白纸,签上阅卷人姓名。这些试卷经过大家的品评,选出前十名,用黄签写上一到十名贴在试卷上进呈御览。最后由皇帝选出一二三名,当着皇帝的面由大学士们填写在相应的试卷上,然后他们便拿着这十份top 10试卷回到内阁,进行拆封。最后的工作就是填写金榜了。这次考试如果拿了第一名,那就是高中状元了。

如果是中了状元,发榜那天,可以在太和殿前面和文武百官一起等待皇帝宣布自己的名字,之后可以跟随载有中榜名单的榜亭,从皇帝专用的午门、端门和天安门中门出紫禁城。而这时北京市市长,也就是顺天府尹早就在长安东门外专门设置了彩棚,为状元斟酒,戴大红花,之后再由执事人员专门护送回家。

长安右门:百姓击鼓鸣冤,官员必须处理

6

长安右门刚刚参加完国庆游行的小学生

长安右门的公务很简单,那就是审判犯人,尤其是重刑犯。这时候就出现了我们在一些古装韩剧里看到的审犯人场景了,纳闷为什么我们的影视作品当中见不到这一幕:在承天门前甬路的西侧,东西长安街南侧,面对面坐着一些官员们,坐东向西的来自五府,而坐西面东的则来自礼部衙门,其中吏部的主笔坐第一座,作用是主持判案;刑部正堂坐第二座,主管审案定罪;都察院坐第三座,主管检查和审核。被带上来的犯人如果没有什么冤情,就要面向北跪着,毕竟皇帝的家在北面,你们这帮官儿再牛也没有皇帝老儿牛。但是如果有冤情的话,则面向西向主笔喊冤。

大多数犯人在这里被审理之后就前往了下一站,而且是专车接送。明代他们被送往西四,而清代则被送往菜市口斩首。

长安右门外路北,在明代曾经有一座“登闻鼓院”,这个地方是为了方便上访的百姓击鼓鸣冤用的,而且朝廷规定,对于击鼓事件必须处理,明朝成化年间就因为一个官员没有及时处理上访事件而被调动了工作,去了当时相对比较遥远的云南当了个小官。

而在大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所围成的这个T字形广场周边,则是中央一些重要机构的衙门,而且这些衙门也基本上按照文东武西的格局进行分布。而六部中的刑部则不在这个范围里面。因为北京城是仿照南京兴建的,而南京的刑部就是独树一帜,领着大理寺和都察院这两个衙门(“三法司)一起跑到了玄武湖附近安家,也就是位于南京的北郊。因为北方在五行中属水属阴,因此这种动刑的地方也就放在了北面。实际上这样可以让刑部大牢远离皇宫,皇帝也可以不去听那些冤鬼们的凄厉喊声。北京的规划也继承了这一点。而刑部的选址则更加”贴切"--位于紫禁城的西面,今天的西单附近。西方属金,主杀,这就更加符合刑部的特色了。而明代的刑场,也选择在了距离刑部不远处的西四牌楼。

新中国成立后,长安右门被保留了一段时间,下面这张图片我们就能看到一次国庆阅兵后在长安右门外行走的小学生。后来在1952年,为了方便长安街的通行,长安右门与长安左门一起被拆除。

西安门,东安门和北安门(地安门):三个门都门均毁于火,再也没有重建

7

庚子之变之后的西安门

8

地安门,远处的建筑是北京鼓楼

皇城的另外三个方向的门被分别命名为西安门、东安门和北安门。一个“安”字体现了帝王们对于自己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的企盼。这里面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东安门和西安门并不相对。这是因为在紫禁城的西侧是三海中的中海,所以西安门的位置要偏北一些,和北海的团城、景山前街这条线对应,而这条线也正好是北海和中南海的分界线。

比较令人惋惜的是西安门在解放后的道路拓宽中成为了一个碍眼的目标。规划部门在1950年就开始讨论拆除这座门。可是西安门最终却选择了“自裁”的方式,于1950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毁于一场神秘的大火。

相比西安门,东安门的命运就要更加曲折离奇了。最早的东安门不在今天这个位置,而是位于偏西一些的南北河沿大街分界处。东安门外那条南北流向的河流就是元代著名的漕运通道。从南方来的粮船到达通州后,便继续沿着通惠河来到大都城,然后沿着这条流经城市中心区的河流一直能够走到积水潭,也就是今天的什刹海。因此什刹海在那个时候可是个热闹非凡的去处,叫卖声简直是此起彼伏。到了明朝,由于这段河道临近皇城,因此也被称为“玉河”。玉河在明初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商船往来的。可这些商贩们却共同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条河离皇宫简直太近了。于是他们叫卖的声音很快就惊动了皇宫里的帝王。再然后就是宣德七年的一道圣旨,下令皇城东墙向东移,将这段河道完全圈进了禁地:毕竟讨价还价的声音还是比较影响皇帝上朝商议国事。而东安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起向东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原来东安门的位置则被改建成了东安里门。

东安门是皇城几个门中第一个消失的。1912年袁世凯发动了兵变,东安门在这场战火中被焚毁。之后就没有被重建,而且东安门南北两侧的皇城墙也很快被拆掉变卖,而那条玉河也被改造成了道路,也就是今天的南北河沿大街。

北安门在清朝的时候被改了名字,为了和南面的天安门相对,形成天南地北这样一个先天八卦的局势而被改名称为“地安门”。应该说它也是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座地标性建筑。北安门内两侧沿街修建的“雁翅楼”更是和承天门前的“千步廊”形成了前后呼应的效果。但可惜的是在西安门被焚毁整整四年后,地安门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1954年底,地安门被拆除。不过这之后,地安门确离奇地经历了和西安门一样的命运。被拆除后的地安门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被运往天坛北门附近,因为人们准备在那里把地安门再次复建起来。也就是相当于异地保护。谁曾想天坛内竟然发生了一次火灾,结果是拆下来的地安门建筑材料绝大多数被焚毁,复建地安门的事儿也就此成为了泡影。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杨征/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