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红色笔迹——红墙下的名人手迹展”在天桥艺术中心开幕

2019-09-20 11:07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前进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雏形、《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登记表》、黄炎培就中华职业教育社迁址致江恒源信函、文字改革相关手迹档案文献、叶圣陶致函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动不取稿酬信函”及“回函”、 李四光致物理学家朱振钧书札……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的“红色笔迹——红墙下的名人手迹展”将于9月19日在天桥艺术中心3层天桥艺术馆开幕,本次展出的全部藏品由知名文史学者、名人手迹鉴藏家方继孝先生提供,内容涉及新中国文化、教育、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据介绍,此次“红色笔迹——红墙下的名人手迹展”展出的手迹涉及各领域的名家200余人,展品500余件,包含手札、书法、绘画、书籍、明信片等多个品类。其中聂耳、田汉、茅盾、巴金、吴玉章、黄炎培、竺可桢、陈景润、郑振铎、老舍、赵树理、曹禺、梅兰芳等众多名人手迹、手稿将首次公开展示。

在展览现场,可以看到歌剧《扬子江的暴风雨》剧本油印本以及《前进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雏形的歌词:同胞们,大家一条心,挣扎我们的天明,我们并不怕死,不让我们结成一座铁的长城,把强盗们都赶尽,让我们结成一座铁的长城,向着自由的路前进!

歌剧《扬子江的暴风雨》剧本油印本是田汉根据1934年,田汉编剧,聂耳作曲的歌剧剧本刻印的,1955年春夏之交,田汉在油印本《扬子江的暴风雨》剧本上进行了重新批校修订。从《前进歌》的歌词来看,已经有了《义勇军进行曲》的雏形。

本次展出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登记表》是1949年6月,出席会议的代表亲自填写的。他们中有作家、戏剧家、音乐家、美术家,有相当部分是从延安和解放区走来的,如成仿吾、艾思奇、张光年、路由、安波、任桂林、向隅、成荫、西虹、西野等,他们曾经先后到达延安,亲耳聆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用血与火谱写出无愧于中国现代文艺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光未然(张光年)的《黄河大合唱》;羊路由编剧、安波作曲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向隅参与创作的歌剧《白毛女》;任桂林主创的京剧《三打祝家庄》等均是延安文艺运动的代表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代表们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开始了新的征程。

在展览上还可以看到罗哲文起草《请保护国子监古建建筑文物,建议改作北京市博物馆的一部分》文件,郑振铎签批意见。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等在罗哲文起草的致北京市人民委员会“请保护国子监古建建筑文物,建议改作北京市博物馆的一部分”文件上签发意见,使国子监得到及时的保护。其中建议:国子监用作图书馆地点既偏僻,房屋亦不适用,并且对文物的保护不利,希望改变其用途;孔庙、国子监过去曾是开放的公园,现在北京市既已将孔庙拨作市地志博物馆,可以考虑把国子监一并拨给博物馆,作为市博物馆的一部分,另择地点修建新的市图书馆。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先行者的黄炎培,我们通过此次展览,可以看到黄炎培就中华职业教育社迁址致江恒源信函,1917年,由中国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改革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为职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教育社迁往桂林、重庆,1946年1月迁返上海。1950年4月总社迁至北京,在上海设分社。此函为1950年2月黄炎培致信时任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处主任江恒源(字问渔)商谈有关中华职业教育社总社迁至北京后,上海方面有关善后并人员安置问题。此函由杨卫玉先生转达,黄炎培函后有杨卫玉另函。

此次展览上我们能看到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的李四光致物理学家朱振钧书札。1947年6月6日,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在南京决定,让李四光代表中国参加1948年8月在英国首都伦敦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会。1948年2月初,李四光和夫人许淑彬从上海启程,经美国赴英国伦敦出席大会。1949年12月,李四光夫妇启程秘密回国,此信乃启程前致朱振钧信。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文化、教育、科技、艺术等各领域的名人们汇聚于红墙之下,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这些得以留存的手迹伴随着他们为新中国奋斗的足迹而平添了一抹红色底色。“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将公众带入曾经的年代,以历史的角度,让人们重温70年来新中国的建设者在各条战线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永远铭记既往的奋斗历程。”

阎彤摄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