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国礼”收音机、长城电脑……300多个老物件讲述首都电子工业创业史

2019-09-26 11:09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从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话筒都是从国民党缴获而来的美国产品,到自己生产第一支电子管、第一台大型短波广播发射机、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第一部黑白电视发射机……首都电子工业一步步发展壮大。今天上午(9月26日),以“礼赞新中国 共筑电控梦”为主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北京电控发展成就展在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开幕,成就展集中展示了北京电子工业70年来的发展历程、奋斗精神和突出成就。

本次成就展在筹办过程中收集到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包括不同时期的图片上万张、实物上千件,精选展出了有代表性的图片2000余张、实物300余件,并通过大量史实,回顾了新中国北京电子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变迁。

新中国的电子工业从北京起步,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北京电子管厂、北京有线电厂、人民广播器材厂等一批电子工业企业应运而生,成为新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

展览陈列了许多当时的珍贵资料,包括157项重点工程中的北京电子工业的文献资料,周恩来总理对筹建真空管厂和无线电零件厂的批复,刘少奇主席送给外宾的“国礼”收音机同款产品,我国第一台同声传译设备、早期生产的电子管、电话交换机等电子产品,当年职工使用过的老设备、老仪器、老工具、老物件等。

许多曾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北京电子产品也纷纷亮相:牡丹牌电视机、科林牌录像机、长城牌电子计算机等,勾起了人们的昔日回忆。

展览故事

香港埋头半年研究汉化计算机

展览中,一台长城牌0520A计算机勾起了曾为长城0520微型计算机研发团队成员的沈永耀的回忆。这是中国首款实现汉化的计算机,“以前的计算机都是英文系统,而这款计算机首次实现了将系统转换成中文呈现。”沈永耀说。

为了研究汉化计算机,当时的738厂与电子部6所、清华大学等派出研究人员前往香港进行研究。1985年年初,沈永耀作为团队一员来到香港,负责计算机系统部分的汉化工作。“当时给我们的研究时间是半年,时间很紧迫。”沈永耀回忆:“国外不给你提供系统的源代码,汉化也没有先例可循,再加上当时的编程手段少,极其耗费时间。”

于是,沈永耀开始了“白+黑”、一周7天无休的编程工作,甚至连春节都是在香港度过。经过团队的半年努力,终于研究出能够实现中文显示、中文输入、中文打印、中文处理的计算机。计算机一打开终于不再是满屏英文,这一汉化计算机产品推出后,迅速被疯抢一空,供不应求。

电话交换机升级全靠照片

伴随新中国电子产业发展,电话交换机也从最初的手工逐步升级为自动化。展览现场展示了一台新中国成立后生产的步进制电话交换机。

“这台交换机实现了从人工到机械的跨越。”曾任兆维集团信息技术部总监的颜旭东告诉记者,这台机器由苏联帮助我们进行生产,给我们提供了技术援助、图纸等。

然而随着技术进步,步进制交换机渐渐在西方被升级为纵横制交换机,但此时中国与前苏联关系恶化,与西方大多国家也未建交,研究交换机升级只能靠自己。“找不到西方国家给我们提供图纸和实物,我们的研究人员就到瑞典的图书馆里去翻阅杂志和文献,通过照片学习,然后回到厂里一点点研究,细小到一根针大小的元器件都要靠自己摸索,最后终于成功制造出了咱们自己的纵横制交换机。”颜旭东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赵语涵 摄影:邓伟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