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健康

急诊分级绿色通道更畅通 一二级重患就诊更及时

2019-10-25 13:37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今年5月1日,北京市属大医院全部启动急诊分级诊疗,至今已近半年,成效如何?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医管中心了解到,急诊分级诊疗实施以来,进展顺利,各医疗机构急诊均按照病情进行分级,急重优先,合理安排患者就诊顺序。半年来,一级和二级患者比例略有上升,四级患者占比有所下降。

王海欣摄

昨天下午,北京同仁医院西区急诊科内科迎来了一名89岁的老者。老人的家属为他进行挂号的同时,分诊台的护士已经开始为老人测量血压,“高压达到了187毫米汞柱。”老人说自己这两天感到胸闷、憋气。结合老人的年龄以及生命体征,分诊护士将他分为三级患者,属于“存在潜在生命威胁,短时间内如果不进行干预,病情有可能进展”的范畴。在护士打印的分级凭条上清晰地标明了“三级”,随后老人被引导到黄区候诊。下午时段患者较少,不过2分钟,急诊内科已经呼叫老人前去就诊。

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主任丁宁说,医院采取采集生命体征与患者主诉相结合的方式来为患者进行分级。“急诊分级诊疗实行半年来,病情最轻的四级患者都能够理解支持急诊分级工作,都能耐心等待,可以说,绿色通道非常通畅。”急诊科有经验的护士会在候诊区域进行巡诊,一旦发现患者病情有所变化,就会立刻提升分诊级别,让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新的抢救室刚刚在上个月启用,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就诊条件。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聪说,急诊患者中四级患者的比例越来越低,急诊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最需要看急诊的患者身上。

北京市属20家设有急诊科的三级医院是在今年5月1日统一实施急诊分级的,急诊科将急诊患者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一至四级进行分级管理。按照规定,一级患者要进入复苏室或抢救室进行即刻抢救,二级患者进入抢救室进行支持和救治或在10分钟内安排患者在独立区域接受诊治。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1日至9月30日,20家北京市属医院共接诊急诊患者91.92万人次,其中一级二级患者占比有所上升,四级患者有所下降。今年8月中旬,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印发《北京市加强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工作方案》,急诊分级已经在全市推广。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贾晓宏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