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互动 > 新视觉资讯

杨浪手机摄影展《你们的汗水,我们的房子》即将开幕

2014-10-18 20:26 编辑:rosaline 来源:网络

北京城的历史超过三千年,但这座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只是过去的这三十年。几千年来,所有对历史的记述,都是文字的,只有影像技术诞生的这180年间,我们才依稀见到了历史的“面貌”。

北京城面貌的巨大变化既是瞬时的也是延时的,以致当代人进入城市的某个新区后,经常会生出“全不认识了”的慨叹。这种时空失序的感觉被称作“沧海桑田",泛泛的,中间连个动词都没有。

当代史在关键点上是不能空泛的,所以有好多北京的摄影师拍了好多北京的胡同,用怀旧的方式记录了那条阡陌相连的“历史”曾经存在的样子。

可那条胡同是如何消失、今天又是什么样子了呢?这就是我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做的事情:记录同一空间点上时间延续后的变化;这是北京城面貌变化中一个完整的局部,是一次影像实践,它纪录“物”,也想表达这个微型沧海桑田变化中往往被缺失的“动词”,那当然是“人”!

附录一:杨浪简介

著名媒体人,海航集团文化艺术总监、海航文化控股集团董事长、云南祥鹏航空副董事长。上世纪80年代起,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杂志、《财经时报》、《财经》杂志任高级职务。著有《地图的发现》、《地图的发现》(续)等。

附录二:小编随笔

在跟杨浪老师简短的谈话中,他谈到最多的都是他工地上的朋友,有吹笛子的小宋、开车的小马、春节给他发回家过年照片的小安……能够真切的感觉到,在这一年多的创作中他对工地上工人感情已经超出了记录 “地表的沧桑”这一初衷,也许正因如此,才有了“记录汗水”这个名字。

现在工地已经不复存在,回迁小区也已入住,但杨浪老师和工人们在微信上却一直保持着联系,而且在这组创作初期杨浪老师就已开始在自己的微信中记录,并与朋友分享、互动,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无疑是一个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让“个人影展”摆脱了传统模式,变得随时随地。

随后附上几张来自杨浪老师个人微信的本次展览照片,由于设备原因清晰度有限。

image_1_

吹笛子的工人

image

雪后的工地

image_4_

 

入夜的工地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