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这个男人真奇怪,每天都来买鸡鸭翅,还只买一个” 真相出乎意料

2019-12-20 20:51 编辑:TF017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真的就只买“一个”“不清楚他干吗,买来吃啊?还是干吗?”超市里的小姑娘们都很疑惑,“人家来买都是一斤两斤的,少说也有十来个,这个中年大叔太奇怪了,每次就买一个。”

这个中年大叔是谁?

为啥每天都要买鸡翅/鸭翅?

真相来了——

视频里的主人公

就是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袁士翔

他买的鸡翅鸭翅

全被摆上了“手术台”

准确地说,是拿来“练手”的

用来在高倍显微镜下做神经吻合手术

锻炼手指的灵活度、熟练度

“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手的灵活程度相当重要,通常1个1毫米的切口都要缝十来针,所以一定要‘快准狠’,而且手千万不能抖,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每天都必须得练。

袁士翔的朋友圈截图

他对技术的要求也相当“苛刻”

“动静脉端侧吻合,想进20分钟还需要练习。

“就像打乒乓球,时刻想象实战场景的练习才效果好。还得改进。

“看来左手的训练应该加强,那样可能不需要11点方向的右手操作了。

他告诉记者,

在医院做手术,

并不是每天都能碰到高难度的手术,

“所以平时要有技术储备,储备得越多越好,再怎么困难(严重)的病人,你都要有信心把它拿下来,否则一旦这样的病人到了你手里就完了。

为此,袁士翔在家里、医院宿舍

都建了一个微型手术室,

设备都是自己掏钱买的

包括摄像机和大电视

以及高倍显微镜,

“显微镜原价要2万多,太贵了,

我在网上淘了一个。”

“这种好的钳子也要2万多,

我定了一把国产的”

医院宿舍的高倍显微镜是医院配的

每天中午或者晚上

他至少要抽一个小时来练手

“这个练习还是要很长时间的,而且要每天持续不中断,一旦中断了,肯定手就没有那么熟练了,上了手术台熟练程度是骗不了人的”

他的日常生活每天就是

看诊、查房、手术……

加班是常态

一上手术台就是几个小时

最长的10来个小时

这位43岁的神经外科主任

自曝在家里从来不买菜

但是对鸡翅、鸭翅的价格却很熟,

“鸭翅便宜很多,

1.6~1.9元一个,

鸡翅膀则要两三块钱。”

他说自己很讨厌肉的那种腥味,

最怕去菜场,

但还是要经常去买

“鸭翅膀很腥,每次买回来后,我都要对着水冲很久,都要冲到没有腥味时才开始做手术”

市十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易灵敏这样评价他:

他是一个很敬业的人,对待技术精益求精,甚至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就像追求武功的最高境界一样,一直在追求技术的道路上越走越痴迷。 而平时,他在地铁和公园里也救助了很多素不相识的人,直到事后被救者(家属)打电话或者找到医院感谢,我们才知道这些事。

网友纷纷称赞:

延伸阅读:

医生杨维忠:“披星戴月”是精进医术的必经之路 

“科室建立初期最忙的一段时间,我们一个月没见到过太阳,正因为那段经历,更精湛了我的医术。”在海南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科主任杨维忠看来,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再苦再累也不退缩,不断精湛医术是作为医生的基本品质。

杨维忠为患者做检查

道阻且长 从医26年不懈前行

杨维忠从医学院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已经26年了,起初在消化内科工作十余年,随后进入微创外科工作四年,2008年进入消化内镜科工作至今,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病人。

2008年春节南方的那场雪灾,杨维忠至今难忘。那年海南遭遇罕见低温,很多海南人不适应,消化道出血、胃溃疡出血、肝硬化出血等病例增多,正逢科室刚刚成立,人手不足,很多时候只有杨维忠一个人值班。那段时间杨维忠白天做检查、做手术,晚上参与急诊治疗,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也是因为经历了这场“战役”,杨维忠积累了丰富的消化道出血治疗经验,面对出血病例游刃有余。教导年轻医生时他也总说:“不要怕,这些困难都是精进医术的必经之路。”

传道解惑 倾囊相授不私藏

杨维忠所在的消化内镜科室从2008年开始在海南省办学术交流活动,十多年来杨维忠在繁重的工作下也坚持“手把手”教导市县医生。2009年杨维忠去屯昌交流,当地医生在做胃镜的过程中,患者胃溃疡破裂,伤口持续喷血,需要用内镜注射针通过注射药物止血,本可以避免的外科手术,但是却因为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医院没有配备内镜注射针,最终只能实施外科手术止血。

“内镜可以避免许多外科手术,筛查预防部分肿瘤癌症,我迫切的希望海南内镜水平能得到整体提高。”杨维忠说。在他的带领下消化内镜科室这十多年的努力,海南消化内镜水平不断提高,市县医疗设备更加健全,医生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杨维忠查阅修改病例

医者仁心 心细如发为病人着想

肠癌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疾病,在诊治肠癌患者的同时,杨维忠总是牵挂着患者家属,不厌其烦地叮嘱家属做相关疾病筛查,降低患病风险。

杨维忠说:“作为医生首先要感谢患者,患者的支持配合才能使医生进步,一切为患者着想是作为医生的出发点。看到患者康复后露出的笑容,以及一句谢谢,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也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来源:综合广州日报、网友评论、人民网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