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2020第一个悲伤的消息!专家称长江白鲟已灭绝

2020-01-02 22:40 编辑:TF010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据澎湃新闻消息,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日前在线发布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的一篇研究论文透露:长江白鲟灭绝。

视频截图:2002年一只误捕的白鲟个体,这或许是活体白鲟的最后影像资料。

这一结果正在上报IUCN办公室,随后将在IUCN红色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公开资料显示,白鲟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又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物种。另名为中国剑鱼,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体长梭形,上下颌均具尖细的齿,吻长剑状,其长为眼后头长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后逐渐变宽,前端钝尖,狭而平扁,基部肥厚。体无骨板状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背部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略呈白粉色。

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之为鲔。春季溯江产卵。主产于中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有发现。是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现资源量逐年明显下降,面临濒危,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此前报道

长江白鲟可能已灭绝

2018年11月6日,有媒体报道。继白鱀豚和长江鲥鱼被宣布野外功能性灭绝后,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科研人员自2003年以后,近15年来没有发现过白鲟,也没有人工养殖个体存留。

在湖北武汉召开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论坛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在其报告中透露了这一消息。该分论坛由全国水生野生动物分会等承办。危起伟告诉记者,“白鲟可能已经灭绝,专家们正在评估这一情况。”

但人们还抱有一线期待。“有渔民认为,长江某些水域还幸存有白鲟。”危起伟说。从一尾白鲟个体或少量个体,如何实现保种,甚至种群恢复?危起伟带领的科研团队正在攻克相关技术。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是把一种鱼的生殖细胞(作为供体)移植到另一种鱼体内(作为受体),让后者(受体)的雄鱼和雌鱼能分别产生前者(供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挑选、受精,孵化出前一种鱼(供体)。

叶欢博士等研究人员用白鲟的近亲缘关系物种——匙吻鲟的生殖腺细胞,在长江鲟中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移植成功率较高,异种精巢生殖细胞移植等平均嵌合率达65%。

危起伟告诉记者,这一技术至少有三种作用:首先是“借腹生子”。如果能找到一条白鲟,就有可能借助于长江鲟的“肚子”,“生”出很多白鲟来。其次可以改善相应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如果能找到多尾白鲟个体,研究人员可以把多尾白鲟的多个生殖细胞,集中移植到同一达氏鲟个体或群体中,改善子代白鲟的遗传多样性。最后,这一技术可以作为濒危物种或濒危物种基因库的保存方法。

叶欢表示,除了这一技术,人们也可以尝试细胞核移植等克隆技术。但在技术上,核移植的挑战更大,而且存在“丢失核外物质”的缺点。

此外,危起伟带领的科研团队还向论坛提交论文摘要称,他们与华大基因合作,历时两年,目前已完成中华鲟全基因组的测序,正在分析相关数据。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论坛主旨演讲中表示,针对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持续衰退的问题,长江流域分阶段施行常年禁捕,让长江水生生物休养生息,切实推动长江大保护。

 

 

来源:综合澎湃新闻 百度百科 北京晚报

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