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人与法

国际列车大劫案追逃18年三重犯落网 一案判死29人

2014-10-23 10:51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10月22日,发生在1993年5月的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前后20年间持续引发世人关注,并以一案判处29人死刑,成为中国法治史上罕见的案例。当年曾参与办案的北京铁路公安局处长艾安军以及目前侨居在俄罗斯的前铁路治安队队长姚一,再次向记者讲述了这起惊天大案的来龙去脉。就在记者采写这篇稿件的时候,传来中俄两国即将合作建设高速铁路的消息,旅客有望仅用两天时间乘高铁从北京到莫斯科,从此可以告别6天6夜的漫长跨国旅程。

艾安军在押解赵金华途中

艾安军在押解赵金华途中

当年国际列车照片

当年国际列车照片

图为中俄列车大劫案匪首牛顿被引渡回国

图为中俄列车大劫案匪首牛顿被引渡回国

先期赴俄罗斯的9人秘密抓捕小组.jpg

先期赴俄罗斯的9人秘密抓捕小组

5月26日 这一天作案 这一天“落网”

18年前的5月26日,宗立勇等人肆无忌惮地参与制造了“中俄列车大劫案”;18年后的5月26日,中国公安部掀起了一场雷霆万钧的“清网大追逃”行动,最终使他们落入法网。在2011年这一年,先后有3位大劫案的“漏网之鱼”被缉拿归案,他们分别是贾晓明、宗立勇、邵迅。

2012年,北京铁路法院对贾晓明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处邵迅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记者了解到,宗立勇归案后也受到了法律惩处,但因为他患有疾病,目前暂予监外执行。

逃犯   贾晓明 以作案残忍凶恶闻名

2011年6月25日,在桂林警方进行的“清网行动”中,52岁的贾晓明戏剧性地进入警方视野。根据市民举报,警方发现居住在桂林市叠彩区的一名中年男子,常年混迹于棋牌室、游戏厅,形迹可疑。在游戏厅里民警找到了这名男子。当地警察用桂林话试探他,结果这名自称是桂林人的男子因听不懂而露馅。

警方通过上网对比确认该男子正是被公安部网上通缉18年的在逃嫌犯、参与1993年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的贾晓明。

当年化名“高军”的贾晓明以犯案手法残忍、凶恶闻名。他20多岁成为东单地区第一批卖服装的“倒爷”,后来结识狱友苗炳林等人,干起抢劫中国“倒爷”的勾当。令人发指的“3·10特大轮奸案”,便是贾晓明参与制造的。1993年3月10日,在北京开往莫斯科的3次国际列车上,贾晓明伙同库万和、顾志强、吴宝顺等人,对6号包房的一名女旅客进行多次轮奸。

因护照到期回到北京的贾晓明得以逃脱那场跨国大追捕,自此人间蒸发。逃亡18年来,他流窜到广西,改名后做小生意,和北京亲人几乎没有联系,就连父母也没打过一次电话。

逃犯   宗立勇持外国护照偷潜回京

在贾晓明落网不到一个月后,被称为“东城老七”的大劫案另一通缉犯宗立勇也束手被擒——他在首都机场准备出国时,竟鬼使神差地在出境卡上写下了自己真实姓名。

2011年7月22日,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境口安检通道,排在队伍中一个花白头发的中年男子引起边检民警注意。他的护照上姓名为李勇,但出境卡上填的姓名却赫然写着“宗立勇”。“宗立勇是谁?”听到民警发问,中年男子如同遭受致命一击,面如死灰。民警将他带离出境现场审查时,他立刻大声嚷嚷起来:“我是澳洲人,你们扣押我是非法的……”

通过电脑上网查询、照片等信息比对,警方发现,这名男子正是参与“中俄列车大劫案”在逃嫌疑人、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全球追捕的宗立勇。

宗立勇当年从莫斯科逃往罗马尼亚、法国等地,化名“李勇”,后逃到澳洲。2006年,宗立勇持澳大利亚护照悄悄潜回北京,以赌博为生。此次他躲去澳门,一是赌瘾发作,二则打算避避风头,谁知在填写出境卡时竟因过于紧张,写下了自己的真名“宗立勇”。

逃犯   邵迅为赎罪多年做公益

一个月后,另一名通缉犯邵迅也在广西落网。作为特大跨国抢劫团伙骨干之一的邵迅,参加了当时4个团伙中的朱兴金、苗炳林两个团伙在莫斯科的抢劫作案。

案发后邵迅跑到安徽小九华山当和尚,后又偷渡到香港打工。1995年他回到深圳开了一家夜总会,并改名叫林永海,2005年在广东上了户口,身份得以漂白。经商多年后,邵迅的资产已达到上千万元。为了赎罪,他从2001年开始就一直在做资助贫困学童、孤老人群的公益事业。

2011年6月22日,上海铁路公安局刑侦处反映,邵迅的父亲当年因肝癌病逝,其母亲到户籍派出所办理注销户口,登记的住址是深圳市布心山庄。

北京铁路警方调查得知,邵迅父母在布心山庄的房子已经出租,一名讲上海普通话的男子林永海曾收过房租。警方调取林永海的户籍资料,发现林永海就是在逃犯邵迅。

2011年8月28日,广西南宁市,富商“林永海”正出席有关部门举办的慈善捐款活动时,几名警察突然出现。“年纪大了,也跑不动了,被抓也就踏实了。”邵迅落网后说,在逃亡期间,他无数次梦见自己被抓,因为他在莫斯科抢劫中主要负责敲门和按门铃,他一直特别害怕门铃响,所以不管逃亡期间住在哪里,他家从来不装门铃。

背景 从背货的倒爷变成“背刀客”

贾晓明、宗立勇、邵迅等人都曾跻身“国际倒爷”行列,这是一个如今早已消失的群体。

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倒爷”们从白沟、秀水等地大量批发皮夹克、羽绒服、旅游鞋、打火机等商品,运往俄罗斯倒卖。北京至乌兰巴托、莫斯科的k3/4次国际列车,便成了人们前往俄罗斯淘金的便捷通道。

曾任北京铁路治安队队长的姚一介绍说,当时每个倒爷从北京出发时都随身携带几十包的货物。一件皮衣进价不到100元,但倒卖到俄罗斯,价格蹿升到四五百元。火车出境后到达每一站,他们就扒着窗户卖货。当年倒爷们跑一趟需要半个月,但每趟都能赚一两万元。

由于不愿再辛苦背货,一些倒爷想到了“要想美元来得快,不如上车把脚踹”,盯上了k3/4次国际列车商贩们的货物和钱财,从背货的倒爷变成了“背刀客”。

作案 4伙匪徒洗劫6天6夜

1993年5月26日,开往俄罗斯的K3次国际列车出发10多个小时后,到达中国边境站点二连浩特,中国乘警按规定下车,列车随后驶入蒙古国境内。

当天共有4拨凶残暴徒在境外等候这趟从北京发出的列车。

第一伙劫匪头子是蓄着大胡子的“小军”。在小军的指挥下,劫匪手持瓦斯枪、匕首、手铐等凶器开始抢劫。他们闯进列车包厢,向乘客索要护照、钱财,并将受害人捆绑起来毒打搜身,从扎门乌德一直抢到乌兰巴托,一名浙江妇女先后两次被人持刀抢劫、强奸。

5月27日中午,列车到达乌兰巴托,该伙劫匪满载而归下了车。当晚23时许,列车到达伊兰站。第二拨以朱兴金(绰号“朱三”)和“二姐”赵金华为首的抢劫团伙又窜上列车。从27日晚开始,赵金华等人一直在车厢内抢到了31日。

5月31日列车到达俄境内,此时,牛顿等劫匪又上了车,血洗国际列车的悲剧发展到了极点。

当列车行驶到临近莫斯科的时候,朱兴金抢劫团伙遭到包厢里4个旅客的强烈反抗。朱兴金脑袋被用啤酒瓶砸得头破血流。赵金华闻讯火冒三丈,带领十几个人疯狂砸门、踹门。

经过几十分钟抵抗,包厢内的房门已松动,旅客们吓得脸色发青,幸好此时K3列车已经快要驶进莎利亚站,速度放缓。包厢内的旅客砸碎了车窗,跳窗狂奔。

赵金华丧心病狂地将列车紧急制动闸拉了下来。停车后,一群劫匪跳下火车,经过十几分钟的搜索,终于在铁路旁边的白桦林中发现了4名旅客的踪迹。

歹徒一拥而上,对先前用啤酒瓶砸伤朱兴金的那个旅客连刺数刀。而另外3名旅客则被歹徒用乱棍打倒在地。当地居民后将受害者送往医院并报案。

列车到达布伊站,接到报警的当地警察登上列车,赵金华等人提前溜下了车,坐出租车返回莫斯科。次日,朱兴金、赵金华等部分劫匪被俄警方抓获。

在6天6夜的行程里,这趟列车先后被4伙匪徒洗劫,变成“厄运列车”,据不完全统计,有上百名旅客受害,20多人被打伤、刺伤,3名妇女被强奸、轮奸,被抢财物价值达百万元。

抓捕 写下生死状赴俄办案

使馆在6月3日以特级密函的形式将此情况报告中央。特急密函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批示:“此事令人发指,建议派得力干部去俄,尽早破案,予以严惩,否则不足以平民愤。”

“中俄列车大劫案”被列为当年的四大要案之一。6月6日,公安部组织铁道部公安局、北京铁路公安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专案组。

艾安军介绍,经过专案组的初步侦查,参与列车劫案的犯罪团伙中,以苗炳林、牛顿、朱兴金、赵金华(“二姐”)为首的4个团伙势力最强,这些人多数在国内有犯罪前科,大多是北京人。

但当年中俄两国并没有针对跨国犯罪的完善协作机制。专案组成立后,公安部便派出工作小组前往俄罗斯,一边帮忙审查引渡,一边伺机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

时任北京铁路公安处副处长的程亚力带领的是第一批赴俄干警。出发前他们写下了“生死状”,表示一定要完成任务。

行动小组到莫斯科后住在使馆的招待所里,但劫匪竟然派了眼线进行盯梢,一有风吹草动就通风报信。姚一回忆说:“我们要去抓捕人,从招待所出去还得跳窗户。”

行动小组决定利用当地黑帮人物李某。李某有中国血统,祖上就在俄罗斯做生意。

“我们花了12万卢布,相当于几千美金,请他们4个人吃了一顿饭,让他通过关系帮忙报信给莫斯科警方。”在程亚力等人的安排下,李某随后将牛顿的线索提供给了俄罗斯警方。随后在牛顿进行一次抢劫时,莫斯科第73警察分局警察将其抓获。后来按照正常程序,将牛顿引渡。

至当年8月,多数犯罪分子已被警方抓获,但一个抢劫团伙的头目苗炳林仍逍遥法外。8月31日深夜,程亚力突然听到有人拍打自己房间的玻璃。原来是一名外号“老长江”的线人来报信,说苗炳林刚回到莫斯科,住在一间出租房内。

凌晨6点,程亚力等人来到苗炳林的暂住地附近。为了不让警察误认为他们是小偷,成员全部躲在了距小区几百米外的树林中。7点整抓捕行动展开,睡得正香的苗炳林等3人被成功抓获。当时他们枕头下面放的全是匕首、鲨鱼枪。

后来小组又接到劫匪洪晓强回到莫斯科的线索。时任北京铁路公安局副局长的姜战林随即采取抓捕行动。他猛地撞开洪晓强等人住处的房门。“别动!”姜战林直扑过去,洪晓强是个出了名的亡命徒,竟然要掏出刀子顽抗,被民警合力擒获。姜战林通过赴俄工作小组与俄警方联系,将洪晓强移交俄罗斯警察局关押。洪晓强大言不惭地对俄罗斯警察说他是“蛋黄子孙”。中国警察愣了半天才明白,原来洪晓强把“炎黄”读成了“淡黄”。

结局  4大团伙头目均被判死刑

8月31日,经公安部、铁道部与外交部紧急磋商,决定此事不通知俄警方,而是由程亚力率抓捕小组押解苗炳林等3名要犯,乘K4次国际列车秘密返回北京。

在回程的路上不能给苗炳林等人戴手铐,如何顺利让他们回国归案,抓捕小组费了不少心思。程亚力托人从北京带来6箱啤酒,然后打电话给认识的莫斯科警察,说是送给他们的礼物,让其到站台上取一下。和莫斯科警察合影时,程亚力让人拉开车窗帘,故意让苗炳林等人看到,暗示这是一个官方行为。上车后,在苗炳林等人喝的啤酒里放了安眠药,他们喝完酒便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当年年底,工作组又押解朱兴金、赵金华、洪晓强等8名嫌犯回国。

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在北京到莫斯科的国际列车上抢劫强奸为非作歹的4个犯罪团伙的68名主犯和骨干分子先后落入法网。

1994年4月,这起列车大劫案被诉至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经审理,4大团伙及其他零散抢劫罪犯共60多人被判刑,其中29人被判处死刑、两人被判处无期徒刑,14人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4大团伙头目牛顿、苗炳林、赵金华、朱兴金均被判处死刑。

1994年12月7日,牛顿等死刑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补记 本报曾刊登长篇通讯

当年,艾安军将此段抓捕经历写成了长篇通讯,并在1993年10月23日首次发表在《北京晚报》一版上,后来还在晚报上刊发了连载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王蔷/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