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台网红为炒作竟说出“重庆肺炎”,误导粉丝!遭网友反驳后还狡辩

2020-03-12 17:34 编辑:TF021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3月12日据媒体报道,疫情爆发一个多月,民进党当局和一小撮“台独”分子还是没有放弃借此炒作的念头。近日,一名有近90万粉丝的台湾网红又跳了出来,毫无同理心地叫嚣称所谓“武汉肺炎就是武汉肺炎”,但立马被众多大陆青年“打脸”。之后,恼羞成怒的网红又用“日本脑炎”、“德国麻疹”来狡辩,竟还不恰当地调侃称“如果病毒在重庆,它就是重庆肺炎”,并对反驳他的大陆女生外貌指指点点,暴露出“没素质和教养”的本性。

视频截图

沿用歧视性“武汉肺炎”,台湾网红错误引导88万粉丝

上周开始,中国台湾网旗下微博@两岸青年公社 发布的几条视频引发了网友关注,获得数万评论,而视频里的大陆青年都在反驳一名台湾青年的不当言论。

原来,2月19日,在视频平台YouTube上有88万粉丝的台湾网红“钟明轩”发布影片,对粉丝作出了不良引导。

他在明知疾病官方名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况下,阴阳怪气地声称“我不在乎”,所谓“武汉肺炎就是武汉肺炎”。

这番作态随即引发众多大陆网友不满。

在@两岸青年公社 3月5日上传的《两岸青年说》节目中,一名大陆女生又气又笑,忍不住用消音的方式爆粗口表达情绪。她再次指出,“武汉肺炎”一词带有歧视色彩。

这期视频中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的原声画面也显示,2月11日,WHO已经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了“COVID-19”。

而谭德赛还强调,命名必须避免使用不准确或是污名化的名称,“不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同时方便发音且与疾病有关”。

除此以外,视频加入了不少台湾青年向大陆表达支持的画面,他们有的还为湖北捐款捐物,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

强行狡辩,台湾网红暴露素质

但与此同时,@两岸青年公社 的相关微博下出现了很多繁体字评论,宣称大陆青年反对“武汉肺炎”是“玻璃心”。而“钟明轩”的追随者也一直叫嚣“武汉肺炎”。

上述台湾网红并未反省自己,而是在3月8日再次发视频炒作,毫无同理心地宣称因为“病毒发生在武汉”,所以叫“武汉肺炎”,完全无视武汉人民为抗疫作出的巨大牺牲。

他自以为有理地作出不恰当比喻,竟称“如果病毒在重庆,它就是重庆肺炎”,“如果在北京,就是北京肺炎”,肆意调侃一场造成数千人死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钟明轩”在言语间称香港是“国家”,还以“日本脑炎”、“德国麻疹”是以国家来命名,“台湾不在WHO里面,我们干嘛理他们”,来解释自己无视WHO官方命名的污名化行为。

他甚至恶意模仿普通话发音,用“反击也要长得漂亮!”的视频标题“内涵”反驳他的大陆女生,刻薄地对后者外貌及妆容指指点点,然后夸奖起了自己的化妆技术。

但事实上,“钟明轩”提到的这两种疾病名字在大陆已不算常用。

这位台湾青年口中的“德国麻疹”在大陆多被称为“风疹”,不少与“钟明轩”同龄的大陆青年甚至只听说过“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从没听过“日本脑炎”一词。

而在民进党当局疾控部门的网站上,至今还有“日本脑炎”的介绍。

其他大陆网友也迅速注意到了“钟明轩”新视频里的不妥之处。一名在海外学习和工作10年,今年年初回到上海的23岁大陆女生就拍视频反驳道,攻击对方长相和容貌是“非常没有素质和教养”的行为。

她表示自己去过台湾,有很多台湾朋友,他们的三观很正。她反而想问一下对大陆“大放厥词”的“钟明轩”:“你来过大陆吗?”并建议后者不要用自大掩饰自卑,不要故作高姿态,还不如多看看世界。

此外,有大陆网友认为,以“钟明轩”为代表的部分台湾青年受到了无良台媒和民进党当局的影响,后者用“武汉肺炎”一词持续污名化大陆,加深岛内民众与大陆的误会和对抗情绪。

她向台湾网红温和喊话:你可以“不care(在乎) ”,但请不要再对大陆污名化。

被民进党当局误导的“钟明轩们”

事实上,与“钟明轩”表现得对WHO满不在乎不同,民进党当局一直在谋求“进WHO”,却也曾冠冕堂皇地声称,坚持使用“武汉肺炎”一词是“与国际接轨”、“方便理解”,建议媒体沿用。

其中,岛内“年代新闻台”甚至在字幕里暗示“中国肺炎”,无底线地滥用“中国病夫”一词。

2月27日,所谓新闻谈话性节目“年代向钱看”还自曝因称“武汉肺炎”遭YouTube处罚,之后却“脑洞清奇”地把锅甩给了大陆。

直至3月10日,民进党当局外务部门发言人欧江安仍旧辩解称,大家习惯用病毒的“发源地”称呼。

而这样借疫情和WHO炒作,企图利用疫情煽动“台独”意识和新一轮“反中仇中”情绪的做法,恰恰暴露了他们“以疫谋独”的阴谋。

2月14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狠批民进党当局近期所作所为时指出,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利用此次疫情趁火打劫,大搞政治操弄,不断升高两岸对立对抗,肆意恶化两岸关系气氛,充分暴露出灵魂深处的丑陋。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一意孤行,必将自食恶果。

3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则在回应“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出现在大陆,但不一定发源于大陆”时强调,关于病毒源头问题,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需要听取科学、专业的意见。我们希望有关方面不要借此做文章,也不要借此对其他国家污名化,这不利于国际社会齐心协力抗击疫情

 

延伸阅读:

最后一刻终于弃用“武汉肺炎”?蔡当局,应该醒悟了!

澳门《新华澳报》2月20日发表富权的文章说,台当局“行政院”20日举行院会,讨论审议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纾困条例的草案。值得注意的是,所提交的草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称谓是正式采用了“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而不是“行政院长”苏贞昌直到近日仍然坚持使用的“武汉肺炎”。草案的名称是“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防治及纾困振兴特别条例”草案,此显示,蔡当局在各方舆论的严厉批评之下,终于“退一步”,不再坚持在法律文书上也使用被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认定为带有地名“污名化”含意的“武汉肺炎”称谓。

文章指出,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民进党当局就以为又抓到一个丑化大陆的“极佳机会”,因此,从蔡英文、苏贞昌、陈时中,均使用“武汉肺炎”之名。甚至民进党的政客还声称,不叫“中国肺炎”已经够客气了。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已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名为“COVID-19”,并解释“COVID—19”的由来,代表冠状(corona)的CO、代表病毒(virus)的VI和代表疾病(disease)的D组成,19则代表2019年,还特别强调,“根据世卫组织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之间商定的准则,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不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的名称,这一名称应易于发音,并且与该疾病有关。”

2月20日,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左)出席例行记者会。新华社资料图

但蔡当局仍然是“武汉肺炎”不离口,台“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还声称,为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国际资讯接轨,并使民众方便理解,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所引起的肺炎正式称呼为“COVID-19”,仍可简称为“武汉肺炎”。

其实,倘若蔡当局认为“COVID-19”在口语上不够方便,也可以参考并采用大陆暂时命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简称为“新冠肺炎”或“NCP”。但蔡当局的一众高官,却仍然坚持要叫“武汉肺炎”,甚至要使用在法律文书上。但到最后一刻,还是“退一步”,改称“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

文章指出,就在这场疫情中,台湾各界同胞纷纷积极声援和捐助大陆抗击疫情,国际社会也纷纷施以援手,就连民进党人极为崇媚的日本,都引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典故,捐赠大批口罩救援武汉,民进党当局却竟然以幸灾乐祸的心态落井下石,从苏贞昌针对性地宣布禁止向大陆输出口罩,到陈时中百般刁难、阻挠滞鄂台胞返乡,还有关闭“小三通”并声称要关闭“大三通”等,都完全暴露其冷血、自私的狭隘心理,让其整天喧嚣的“人权”“人道”破功。

此前报道:

过分了!台当局坚持沿用有歧视性色彩的“武汉肺炎”称呼

2月11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召开发布会,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正式命名为COVID-19。其中字母CO代表“冠状”,字母VI代表“病毒”,字母D代表疾病,数字19代表发现时间为2019年。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选择这一名称是为了避免将此病毒与地域、动物或个人所关联,消除歧视。

然而台当局“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无视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仍称其为“武汉肺炎”,还给出辩解理由声称,世卫组织先命名为“2019-nCoV”,如今又改为“COVID-19”一改再改,担心在宣传相关资讯时会影响民众理解,决定中文仍可简称为“武汉肺炎”。

然而“2019-nCoV”是疫情爆发之初,世卫组织给引发新冠肺炎病毒的暂时称呼。现在世卫组织对新冠肺炎疾病的国际正式名称则是“COVID-19”。前者是病毒名,后者是疾病名,并不存在台当局提出的所谓“一改再改”。

此外,过去世卫组织对于疾病或病毒的命名方式多以发现者的名字,或是疫情爆发所在地地名等相关元素来命名,但被关联的国家可能会感觉遭到污名化,例如中东呼吸症候群冠状病毒感染症(MERS)、德国麻疹、日本脑炎、非洲埃博拉病毒等。因此世卫组织已经对此做出调整,例如此次正式名称定为COVID-19,目的正是去地域化。世卫组织已给出不带任何歧义的最终名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机构在未来必然也都会使用此名称来称呼此种疾病,而台当局即使坚持沿用有歧视性色彩的“武汉肺炎”称呼,也只是会与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渐行渐远。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观察者网 中国台湾网 环球网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