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新疆行援疆情系列报道③捕鱼乌伦古湖上

2014-10-29 11:41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10月29日,晨曦破晓,烟波浩渺的乌伦古湖再次被隆隆的发动机声音吵醒。23岁的丁勇健和媳妇赵裕艳登上岳父赵有立驾驶的机动渔船,开始了今天的捕鱼劳作。他们所在的新疆福海县乌伦古湖素以“冬捕”著称,这种冬季冰上大拉网捕鱼在乌伦古湖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壮观的场景在中国仅东北查干湖和福海乌伦古湖可以见到,场面壮观,人们赋予这种捕鱼方式一个美丽的名称“踏雪寻鱼”。

1

打鱼队的人们集中住在一处港湾岸上的一排简易房中,门前紧邻的水道里停着打鱼的船,每天太阳刚刚露头,就有渔船下湖劳作。

2

小丁他们捕捉的鱼网网眼直径在捕捉各种鱼的时候,都有捕捉限度,如白斑狗鱼最低是0.5公斤,鲤鱼则是3公斤等。渔民采用网钵网箱捕捞方式,这种捕捞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助于小鱼的存活。

3——_01

不到标准尺寸的鱼全部放回湖里,这样渔业资源才能持续发展。

4——_01

小丁他们捕的鱼最著名的这里的特产白斑狗鱼,水产公司收购每公斤付他们5元捕捞费,批发价格每公斤30元,而大城市高档餐厅的价格可以高达百元。

5——_01

小丁和媳妇两人不到15分钟就能拉上一网鱼,到中午11点前,上午捕捞工作就完成了。每次下湖都能有二、三百公斤的收获,因此小丁们的收入相对稳定。

6——_01

小丁要把鱼按品种分类,放在不同的船舱里。他家的船有三个放鱼的船舱,侧面留有通水的小窗口,保证鱼的鲜活。

乌伦古湖,蒙语译为“云雾升起的地方”,位于准噶尔盆地北部,阿勒泰地区的福海县境内,由面积165平方公里的吉利湖(小海子)和面积730平方公里的乌伦古湖两个水域组成,为北疆最大的内陆湖泊、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这里湖水清澈,适宜鱼类生长繁育,有加尔雅罗鱼(小白鱼)、黑鱼、河鲈(五道黑)、梭鲈、江鳕等20多种鱼类,是新疆仅次于博斯腾湖的第二大渔业基地。其中,白斑狗鱼和河鲈(五道黑)近些年一直是市场上的俏货。

捕鱼是个辛苦的工作,小丁一家不是本地人,家在南疆博湖县,距离这里1100多公里。他们受雇于当地水产公司,每年四五月间到十月底下湖捕鱼,捕到的鱼由水产公司统一收购。每隔三天他们下湖一次,查看预先下好的网里有无收获。小丁的岳父赵有立说:“来这里捕鱼四年多了,捕鱼多的时候每年40多吨,少的时候也有30多吨,一家一年能有个十几万的收入。”

每年4月1日至7月31日是乌伦古湖禁渔期。渔民从8月1日开始撒网捕鱼。因此,小丁他们捕鱼是有限制的,“3斤以下的鲢鱼都要放回去,每个品种的鱼都有捕捞规定”。

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到2002年,由于使用小口径的渔网,湖中的鱼类资源急剧下降。进入21世纪后,乌伦古湖的地产野鱼如银鲫、河鲈、梭鲈、白斑狗鱼、江鳕等都成为濒危物种。

2002年,由国家农业部批复的乌伦古湖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投资370万元后启动。至今已向湖区人工增殖放流白斑狗鱼等经济鱼类苗种192万尾,并放流大规格鱼种15.8吨,有效地救护了乌伦古湖濒危鱼类,达到了恢复当地渔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当地还加大了对禁渔区、禁渔期的管理以及引入先进的捕捞方式和加工技术等。

2005年,福海县又投入647万元,放流大规格鱼种300余吨以及完成了人工鱼类洄游河道10公里,使乌伦古湖洄游鱼类能够溯河产卵和降河孵化。

如今福海县已经逐步恢复50多年前的渔业水平,小丁他们这些渔民再不需要为生计担忧。

“再有半个月左右这里就要拔网了,那时候我们就回南疆老家,在冰上再抓两个月鱼,还能挣2万多块,然后就过年了。” 赵有立说着,口气中透出满足。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王炳辉 程功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