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陆续开通二十余条心理援助热线,缓解焦虑可以试试在线倾诉

2020-04-08 14:02 编辑:TF015 来源:北京晚报

疫情发生以来,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包括多所高校在内,北京已经陆续开通了二十余条心理援助热线,所有接听人员均为专业人士,他们为市民免费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危机干预,帮助大家稳定情绪,维护心理健康。特别是近期国外疫情暴发后,部分海外留学生面临困境。如何缓解、排解这些焦虑和紧张,心理援助热线在线为他们提供实时帮助。

朝阳区心理志愿者祝赫正在接听市民来电。

■ 经历:留学生辗转回国 同行人员被确诊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20岁的留学生小陈(化名)这会儿应该正在英国伦敦的学校里准备学业考试。然而,平静的生活被这场肆虐全球的疫情打破了。

“此前,英国有一种防控思路叫‘群体免疫’。那段时间,我的切身体会就是大家都没有重视疫情,英国确诊的病例数每天都在增加。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国外的大多数同学都不戴口罩,依然照常外出购物、游玩。”虽说自身的防护措施还算到位,但某天突然出现的轻微咳嗽让小陈紧张不已,“当时很慌,害怕自己被感染。”不过,经过医生检查,并且按医嘱吃了几次药之后,小陈的咳嗽症状消失了。

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小陈在和家人商量后,做出了回国的决定。当时回国的机票是6000多元,价格还算适中,不过,在等待回国的过程中,小陈眼瞅着机票价格“三连跳”,从1万多元一下涨到了3万多元。“后来,我们的课程和考试都改成了线上进行,很多同学意识到形势的严峻,都挺恐慌的,为了回国想尽了办法。有的同学买不到直飞的机票,甚至绕道埃塞俄比亚,再中转回国。”

3月20日,小陈终于踏上了从伦敦经新加坡转机再回北京的航班。长达20多个小时的飞行,再加上机舱密闭、人员拥挤,小陈几乎不敢摘下口罩吃东西。实在饿得不行,他就掰下一小块巧克力,把口罩露出一个小缝,迅速塞进嘴里,然后又匆匆戴严口罩。就算这样,他还是忧心忡忡:“航班上这么多人,万一有人携带病毒,大家都有感染的可能。”

就在这样一路忐忑中,飞机终于落地。下了飞机,在海关报备的时候,小陈如实填报了几天前曾有过的咳嗽症状。和小陈一样,最近有过感冒、发热、咳嗽症状的乘客都被集中到一块特定的区域,等待被送往指定医院进行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显示阴性之后,小陈紧张的心才稍稍放松下来。随后,他乘坐指定大巴前往酒店进行集中隔离。在酒店隔离了3天后,小陈突然被通知需要转移到另一家酒店继续隔离。原来,就在他当天乘坐的大巴车上,一位乘客被确诊。相隔这名确诊乘客仅一排座位距离的小陈,作为密切接触者,按照规定也需要进一步隔离观察。

小陈先后又做了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他每天还会自测两次体温,并且按时上报。虽然没有出现什么异常,但回国前前后后经历的一系列波折,让小陈总觉得自己哪个环节没有做到位,自己极有可能也感染了新冠病毒。加上在集中隔离点里的封闭生活,也让他很不适应,“每天一睁眼,就感觉心慌、很烦,也没法与家人见面,会不受控制地悲从中来。”小陈变得焦躁不安,时常失眠,所有积压的心理情绪此刻完全爆发了。在获悉北京开通多条心理援助热线的消息后,小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通了电话。

“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就是为了让有急需的人有地方倾诉。心理治疗的起效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人认真、专业地倾听你的诉说。”负责大兴区某集中隔离点心理疏导工作的心理咨询师王海涛表示,很多境外返京人士一开始不太容易接受现实,会胡思乱想,这属于正常现象。这时候,可以通过认知引导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

王海涛帮着小陈仔细回顾了他回国以来的一系列经历,在确认小陈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措施做到位,自身没有出现任何疑似症状,并且几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之后,王海涛努力让小陈相信自己没问题。

“我们通过改变当事人对这件事物的看法,来改变他的情绪状态。如果按照错误的认知方法去看,情绪就会一直在。而换一种认知方法,心情就会好很多。”针对在封闭隔离期间产生的心理问题,王海涛耐心解释隔离观察的必要性,还分享给小陈减压的小窍门,比如深呼吸、听音乐,同时推送心理课程,和他聊聊兴趣爱好,并且鼓励他积极在房间做运动,让自己变得充实起来。

王海涛说,大部分人都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会通过自身的力量恢复心理平衡。但对于那些面对生活重大变化,暂时处在紊乱状态、找不到方法积极应对的人,心理援助就显得尤为迫切。比起常规的心理咨询,虽然“话聊”的形式相对简单,但取得的效果也很明显,小陈目前正在调整状态,王海涛也随时帮助他掌握积极的应对方法。

■ 讲述:贴心“话聊”帮老人缓解焦虑

刘世红是北京一名中级心理治疗师。对他来说,为别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帮扶已是驾轻就熟。但疫情之下,主动致电对方,提供心理咨询对于他来说还是头一遭。

心理危机干预是战“疫”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疫情暴发后,刘世红就加入了丰台区心理援助热线。2月中旬,刘世红在值班期间接到了一个特别的来电。电话另一端,区级定点收治医院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医院刚刚收治了一名确诊老人。老人年过七旬,之前心理、身体状况都不错。自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后,老人的心态一下“崩”了,不止一次说出“我都七十多了”“已经活够了”的话。为了方便后续治疗,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希望心理援助热线能够进行适当的介入和干预。

主动致电提供心理咨询对于刘世红来说还是头一次遇到。他既要跟老人搭上话,又不能让老人家觉得自己心理出了问题。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拨通电话没说几句,刘世红就“撒了谎”。

“我跟老人说我是做心理咨询方面工作的,每一个来到医院的患者我们都会打电话关注。我想和您聊聊天,看看您这几天在这边过得还适应吗?”在交谈中刘世红得知,老人退休前曾是一名高级技术员,退休后生活充实,身体十分硬朗。在进一步的“聊天”中,刘世红开始引导老人谈论起自己患病后的内心想法。老人说,自己身体很好,之前的生活一直顺风顺水,这次疫情出现后,自己不知怎么被感染,进而被确诊,感觉“天都塌了”。

“在重大事件面前,有些人会觉得生活失控了,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了掌控感。伴随着这种失控感,他们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像这位老人,如果是平时,通过住院治疗和调理,他慢慢就可以调整过来。但长时间的抗击疫情,又无法与熟识的老友联系,老人才会出现消极的想法。”刘世红一边陪老人聊着他喜欢的话题,一边也在不断疏导着他的情绪。在接近一个小时的通话过后,老人的情绪明显有了变化。

两天后,为了进一步确认老人的状况,刘世红再次拨通了老人的电话,陪着他继续做心理疏导。此后,通过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护人员的反馈,刘世红得知,消极的话老人没有再说,在后续的治疗中也变得更加配合。

制图 张存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延安 陈圣禹

流程编辑:TF015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