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中国在湄公河上游蓄水发电加剧下游国家旱情? 耿爽:与事实不符

2020-04-21 16:45 编辑:TF017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2020年4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以下为部分实录:

问:据报道,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湄公河上游筑坝蓄水发电严重加剧了下游国家的旱情。4月15日,湄公河委员会称,上述研究并未证明系蓄水导致干旱。该委员会试图从中国获取旱季数据,但尚未达成协议。中方能否证实?对此有何评论?

耿爽 资料图

答:你提到的所谓研究报告应该来自于4月13日《纽约时报》的报道。这篇报道与事实不符,毫无根据。

一段时间以来, 湄公河委员会秘书处发布的《湄公河水情周报》已对此次旱情做出了科学判断。2019 年5月以来,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大部分区域出现持续干旱少雨现象,主要水文站6至10月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减少2至5成。降雨量减少、非正常季风和极端厄尔尼诺现象是造成这次旱情的主要原因。澜沧江径流量仅占澜沧江一湄公河全流域径流量的13.5%,澜沧江出境水量对湄公河整体水量影响非常有限,其下游水量主要受到全流域降雨和支流汇入的影响,因此,没有理由把下游国家所遭遇的旱情归咎于中国。

去年以来,中国云南省也遭遇了严重的旱情。尽管如此,中方仍尽最大努力保障了澜沧江合理下泄流量。在今年2月份举行的澜湄合作第五次外长会上,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还公开宣布,将积极考虑同湄公河国家分享全年水文信息,在澜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合作, 确保水资源合理和可持续利用。中方上述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上游国家的负责任态度。

澜湄流域是澜湄六国的流域,澜湄水资源合作大计理应由地区国家自己主导。目前, 澜湄国家之间已建有成熟的沟通机制。大家以诚相待、互谅互让,有事商量着办。中方将同湄公河国家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信息共享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洪涝灾害挑战。

延伸阅读:

深化澜湄合作 共同应对挑战

2020年2月24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长会近日在老挝万象举行。此次澜湄合作外长会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举行的,彰显了澜湄国家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精神。

此次会议上,中方提出推动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结合,助力建设澜湄流域经济发展。中方的提议得到澜湄国家的积极响应。老挝外长沙伦赛表示,老挝是一个陆锁国,没有出海口、道路条件差,交通物流成本高,迫切希望加强该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农业是老挝的基础经济,如果通过澜湄农业合作机制,老挝农产品销售到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将极大满足老挝的出口需求。

泰国外长敦表示,澜湄国家在互联互通、跨境经济、产能、水资源管理、农业减贫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有助于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惠及各国所有民众。中方提出的2020年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将为澜湄六国152个项目提供支持,这些项目令人振奋。

沙伦赛说,这次澜湄外长会聚焦合作,谋划澜湄国家未来的和平与繁荣,将为区域发展带来丰硕成果。澜湄合作成立以来,深化各国全方位务实合作,澜湄六国积极扩大共同利益,建设睦邻友好关系。未来合作将不断拓展新的领域,进一步加强成员国合作,共建澜湄经济发展带。

澜湄合作机制2015年正式启动以来,成为增进澜湄六国人民相互了解的纽带。中方主办的“湄公河光明行”让柬埔寨、老挝、缅甸大量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很多湄公河国家学生前往中国留学。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下,澜湄六国实施了大量惠及民生的中小型项目,为流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澜湄流域近来遭遇严重旱情,水资源管理是湄公河国家普遍关心的议题。澜湄六国外长认为,通过澜湄合作,将能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中方表示,中国在自身同样受到旱情之害,上游降水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紧急增加了澜沧江下泄流量,帮助湄公河国家缓解旱情。此外,中方还将积极考虑同湄公河国家分享全年水文信息。

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说:“在澜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合作,确保水资源合理和可持续利用,对流域各国意义重大。2016年湄公河国家遭受严重旱灾,中方及时提供应急补水,有效缓解了湄公河下游国家旱情,包括老方在内的湄公河国家一直都不会忘记中国的帮助。中国在老挝国家水资源信息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典型河流流域综合规划、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这将极大促进老挝气象水文和水资源管理领域的能力建设。”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运营部主任素披表示,澜湄合作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澜湄国家面对重大机遇和挑战,应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澜湄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次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综合环球网、人民日报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